【漫步行街】NO.5武漢江漢路商業燈光掠影
摘要: 現代步行街集吃、住、行、游、購、娛多功能于一身,步行街將成為商業與旅游業的最佳黃金結合點。本期策劃阿拉丁照明網小編帶領大家走進全國各大城市商業步行街,領略沿街店鋪夜景照明帶來的商業氛圍。第五站我們來到武漢江漢路。
現代步行街集吃、住、行、游、購、娛多功能于一身,步行街將成為商業與旅游業的最佳黃金結合點。本期策劃阿拉丁照明網小編帶領大家走進全國各大城市商業步行街,領略沿街店鋪夜景照明帶來的商業氛圍。第五站我們來到武漢江漢路。
江漢路位于漢口中心地帶,南起沿江大道,貫通中山大道、京漢大道,北至解放大道,全長1600米。寬度為10至25米,是武漢著名的百年商業老街。
江漢路自沿江大道至花樓街段,曾是清末英租界的“洋街”,在近代歷史地理學家楊守敬于1890年繪制的《武漢城鎮合圖》上,此段以東為廣利巷。清末,隨著商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此段興建了不少銀行大樓,街道也拓寬至12米,主權為英租界侵占并改名為太平街。
1906年起,“地皮大王”劉歆生首先從江漢路一帶湖塘填起,江漢路一帶變為漢口繁華的商業街。民國初年的《漢口竹枝詞·歆生路》中描繪當年江漢路的繁華景象:“前花樓接后花樓,直出歆生大路頭,車馬如梭人似織,夜深歌吹未曾休。”
歷史上,江漢路實際上是華人與洋人的分界線。江漢路西面的花樓街、黃陂街以及毗鄰的大興路一帶是民族工商業者開設的店鋪、作坊、前店后廠型的食品店。而其臨街基本上是帝國主義國家和官僚、民族資本家開設的銀行、公司和商店。加上江漢關輪渡碼頭迎送客源,營造了江漢路的商業氛圍。
1927年,我國收回漢口英租界,太平街和歆生路改名為江漢路。現今在江漢路遺留下13幢近代優秀歷史建筑,就是江漢路繁華商市的歷史見證。
[NT:PAGE]
江漢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成為漢口最繁華的區域之一,人流量大,店鋪達400余家,其中有經營特色的專業店和老字號90多家,近30個行業。老字號的包括解放前繁盛一時的人民飯店、璇宮飯店、孫中山親筆所書“精益求精”店名的精益眼鏡店、為抵制日貨而開的國貨百貨大樓,現名中心百貨大樓、專賣洋鐘表的亨達利鐘表店、冠生園、華康副食、滋美食品廠、武漢中藥店、四季美湯包館。
江漢路步行街的定位是精品購物休閑旅游一條街,路邊不再設“路肩”,路面與兩邊店鋪落地櫥窗連成一體,行人觀景、行走、購物有如走進一家“巨型露天商場”。
江漢路現有各類商業門點305處,其中步行街范圍內(武漢關至江漢四路)有門點183處,涉及服裝、家電、餐飲、金融、百貨等51個行業。
開街后的江漢路為充分挖掘百年老商業街的潛力,創建品牌商業街,除金融業、金銀珠寶業外,其他商家均拆除卷閘門窗,安裝通透落地式玻璃門,整治、裝修營業場所,合理布局店堂,增加燈光照明,裝飾店名招牌,使街景同店堂融為一體,提高商店檔次,步行商業街在整體上達到白天繁華美麗,夜間繁華亮麗的效果。在商店經營結構調整上,既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要求,又同國際商業潮流相適應。
從江漢關至鄱陽街口400米距離形成以金融業、保險業為主體的商業區段。從鄱陽街至中山大道300米距離,形成以國家級老字號及現代國內名牌商品為主體的商業區段,如精益眼鏡店、老亨達利鐘表店以及班尼路、李寧服飾、大臺北鞋城、高邦服裝、百世吉、佑威服飾、易飛遜、真維斯、佐丹奴、麗萊服裝、鄂爾多斯等專賣店。從中山大道至江漢四路510米距離,形成以中心百貨商店、港澳中心等現代大型商場為中心的綜合性的商業區段。
同時,一部分商家根據市場發展趨勢和自身條件進行結構調整。中心百貨商店已退出五金、水暖、小百貨等品類經營,突出中、高檔有特色的商品經營。漢商集團漢口商場改建為“女之都”,營業面積達22000平方米,專營婦女吃、穿、用、玩、健身、攝影、美容等名牌商品和現代服務項目,成為全國最大的專賣店。步行商業街開街以后,沿街183個商家競相以新姿態喜迎八方來客,給顧客一個嶄新的感覺和舒適的享受。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