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型的“麥浪”:中國館
摘要: “希望的田野”中意喻中國廣袤的土地,隱喻中國古老的文明。展館充分吸收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和形態,結合現代技術,形成具有強烈中國傳統建筑意向的中國館形象。
連綿起伏的竹編式屋頂下,蘊藏了奇妙的農耕世界,這里有二十四節氣的更替,有養蠶繅絲的技藝,也有制作茶葉的畫面……明年5月,在意大利的米蘭世博會上,世界各國人民將能看到一幅“風吹麥浪”的華夏文明。
中國館將以“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為主題,以4590平方米的第二大外國自建館精彩亮相意大利米蘭世博會。這是中國第一次以獨立自建館的形式參加在海外的世博會,也是中國第一次通過獨立設計全面展示國家形象。
中國館設計方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和北京清尚環藝建筑設計院聯合完成,以“天、地、人、和”為核心概念貫穿設計。建筑從正面看是自然的天際線,從背面看是城市的天際線。建筑方案通過建筑的屋頂、地面和空間,將“天、地、人”的概念和水稻、小麥的元素融入其中,如同希望田野上的一片“麥浪”。
“希望的田野”中意喻中國廣袤的土地,隱喻中國古老的文明。展館充分吸收中國傳統建筑的結構和形態,結合現代技術,形成具有強烈中國傳統建筑意向的中國館形象。屋頂采用具有中國象征意義的竹編材料覆蓋,值得一提的是,屋頂的竹編材料是依據米蘭日照軌跡編制,可以依據不同的透光率,將自然光引入室內,不僅可降低人工照明能耗,還可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在意大利燦爛陽光的照射下,將折射出金色的光芒。
中國館室內展陳設計共分五部分,主題分別為:序、天、人、地、和。“序”主題展區:該區為觀眾等候區。“天”主題展區:利用柔光LED屏以及噴淋、噴霧等裝置,模擬出二十四節氣的氣象環境;“人”主題展區:是中國館具體展項的集中展區,通過全息投影、透明成像、LED光纖等技術,展示水稻種植、養蠶繅絲、雜交水稻等農耕文明成果,以及葉芽化為茶葉,大豆轉化為豆腐的神奇技藝;“地”主題展區:LED像素點將構成一幅巨大的麥田,展示華夏大地山川河流地貌的多樣性,以及農民勞作豐收的壯觀場景;“和”主題影像廳:將以鮮明的故事線描述中國人在發展農業、獲取糧食和食品的同時,尋找與自然和諧平衡、推動可持續發展的思索。
據透露,中國館的建造要求很高,嚴格體現環保的理念。比如在意大利施工,整座建筑的地基下挖深度不會超過2米,以減輕對地質層的影響。中國館將于今年6月在米蘭破土動工,7月開始建筑施工,到明年5月,中國館將正式開館。中國館預計投資1億元。按照世博會慣例,大部分展館都是臨時建筑,世博會后將拆除。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表示,如果有機會,希望能將這樣一棟精美的建筑搬回清華大學。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