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光照:LED行業幸運者與清醒者
摘要: 第一次采訪王光照,他剛剛出差歸來,“害怕讓你們等,水都沒喝”。第二次約訪,“已經改了兩次時間,這次不能再改了。”為何這么忙,他說,“時間”是這個行業最大特點,不能慢一步,約好的交貨時間,晚一個小時,可能就會損失全部訂單。
第一次采訪王光照,他剛剛出差歸來,“害怕讓你們等,水都沒喝”。第二次約訪,“已經改了兩次時間,這次不能再改了。”為何這么忙,他說,“時間”是這個行業最大特點,不能慢一步,約好的交貨時間,晚一個小時,可能就會損失全部訂單。
王光照是安徽芯瑞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芯瑞達)的負責人,芯瑞達目前在蘇州、深圳、合肥設有基地,產品涉及LED背光產品、LED綠色照明產品、智能TV產品、智能觸摸教育一體機及接口設備等,公司產品系列雖多但都與LED息息相關,具有LED行業企業的典型特征。
論企業規模和成功程度,王光照均無特別之處,決定特別采訪他基于四個原因:一是明明自己的加工能力富余,他仍然將一部分產品交給協議代工廠生產。二是在合肥生產LED產品目前甚至比深圳成本高,但他堅持回到合肥,并漸漸將研發和銷售挪回合肥。三是電子行業正成為中西部地區轉型升級最大支撐點,這個行業到底怎樣。四是王光照的企業無論在生產和研發方面,都具有電子行業的典型特征。
“我很幸運,趕上了LED行業‘班車’”
“其實我算不上企業家,最多是個創客,只是抓住了行業機會而已。”王光照這樣評價自己。
2009年之前,王光照還是一位高級打工者,15年汽車配件和電子行業銷售總監的職位,讓他幾乎跑遍了國內2/3縣城。對于電子行業市場,他說,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
熟悉電子行業,又有“打工”賺來的資金和技術,王光照與另外兩位合伙人于2009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和眾多剛成立的LED公司一樣,初成立地點定在深圳。“當時正是LED產業最紅火的時期,2009年我們是虧損的,到2010年開始保本,2011年賺錢,因為深圳空間太小,加上我是合肥人,借著產業擴張大勢,2011年合肥芯瑞達成立。”但芯瑞達2009年首次在深圳設立公司進軍LED產業時,行業毛利率高企,現在芯瑞達好不容易成為LED背光領域龍頭,卻要面臨整個行業產能過剩的局面,行業利潤空間收窄。
作為半導體行業衍生出來的一個分支,LED背光以前并非大產業,主要應用于小尺寸的手機背光源等領域。王光照說,2009年是分水嶺,三星把LED推到電視背光領域,每臺電視消耗幾百個LED,一年上億臺的液晶電視機銷售量,令LED市場爆發。
“雖然市場前景好,但自己跳出來做企業后,才懂得‘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你對自己價值的另外一種理解,是當你開始創業當老板后,倒過來再看自己此前‘打工’的那個工作,看到的風景是不一樣的。”王光照說,2009年之前,他自認擅長銷售,認為自己能緊跟上市場步伐,但LED行業的變化還是迫使他每天都高度緊張。
王光照表示,一方面,因為市場并沒有預期增長得那么快。國內LED企業非常多,大部分集中在行業下游的封裝領域,在背光領域,因為市場對技術要求較高,尤其是大尺寸背光,國內真正掌握技術的廠家不多,芯瑞達目前是龍頭地位,但市場占有率為20%左右,“這一市場總盤子不大,但20%的市場占有率還是低了一點,這個市場高度分散,每家企業都有機會,但又都有壓力。”
另一方面,LED市場競爭激烈,很多廠家量產萎縮。“這讓我們很恐懼,雖然我們一開始選擇技術研發和創新路線,公司生產的東西是有獨立研發技術的,不是其他產品的簡單復制。憑借這種特色,2012年產值只有8000萬元,2013年2億元產值,2014年4億元,原定今年目標是6億至8億元,但目前形勢不好,LED市場萎縮,原定8億元的目標估計難以完成。”王光照說。
對于LED行業,王光照的感慨是,這個行業看似“高大上”,但也因為國內企業在關鍵領域沒有核心技術,企業要想生存下來,必須要有三個本領:一是供貨快,即從接到訂單至發貨的周期較短;二是能根據品牌制造商的要求,開發設計出多種產品供其選擇,滿足其在價格、功能、外觀等方面的個性化要求;三是成本控制能力強,可較好地平衡產品功能與成本的關系。“說到底,還是要有自己的研發和技術。”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