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求:重視國家館的“臨時”性
摘要: 世博建筑的特殊性決定了大部分展館都是臨時性展館,使用約半年后就將被拆除。因而在展館的設計初始就必須充分重視和考慮“臨時”這一特點,盡量減少建筑垃圾,盡可能提高材料的再利用率。
明年的5月,在意大利的米蘭世博會上,作為博覽會上參展國向世界展現本國文化風采與經濟成就的典型形象載體——國家館,無疑成為了世博舞臺上爭奇斗艷的明星和備受關注的視覺焦點。基于此,阿拉丁照明網建筑照明頻道為您帶來5月份特別策劃【2015米蘭論建】,與您一同領略10大國家展館魅力的同時,并邀請多位業內人士對國家館進行精彩點評!
以下為阿拉丁照明網對洲聯集團·五合國際(5+1 Werkhart)副總經理盧求的專訪實錄:
盧求
德國可持續建筑委員會(DGNB)國際部董事
中國建筑節能協會(CABEE)常務理事
德國注冊建筑師
清華大學EMBA班客座教授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客座教授
洲聯集團·五合國際(5+1 Werkhart)董事/副總經理
阿拉丁照明網:隨著日前2015年米蘭世博會中國館方案的確定,一時間米蘭世博會和其各個國家的場館建筑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您印象最深的世博會建筑是什么?
盧求:有幾屆世博會建筑給我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例如1851年倫敦世博會的水晶宮,作為世博會歷史上的第一座標志性建筑,代表著當時最先進的鋼結構、玻璃在建筑上的應用,也開創了世博會的建筑時代;1889年巴黎世博會的埃菲爾鐵塔,它是19世紀末期現代主義思潮在建筑領域的反映,更是巴黎的城市地標建造的起源;1929年西班牙巴塞羅那世博會的德國館,縱橫交錯、隔而不斷的流動空間,象征著新的建筑空間效果和處理手法的誕生,是“現代主義建筑”最初的成果之一,也為后人所傳承;1958年布魯塞爾世博會的原子塔,以宏大的建筑來展示原子結構的微觀世界,表達人類對于微觀原子科學美好前景的寄望,同時也象征了人類進入科學、和平、發展的新階段;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也很不錯,是展示中國形象的亮麗名片。
阿拉丁照明網:你是如何理解“滋養地球,生命之源”這屆世博會的主題?
盧求:這一屆主題選得很好。貪婪和欲望是人性本源,加之資本追逐利潤的機制,使得人類掌握的巨大力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迅猛擴張,尤其是近200年以來,科學技術的極速進步將人類擁有的力量推至巔峰,這種力量足以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構成巨大威脅。在這一情態下,生命之源——地球,迫切需要人類的滋養。同時,綠色生態是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而“滋養地球,生命之源”涵蓋了這一領域,更可謂高于這一領域。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