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界的“茶葉蛋” 拿下品牌有妙招
摘要: 在如今的品牌時代里,有人曾經說過:“中國的牌子還沒有國外的那么值錢,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國民綜合素質相對低下等原因,老百姓對品牌的忠誠度不高。”近日,阿拉丁照明網記者針對“中國照明企業無品牌時代何時休?”話題與國內照明企業高層、國外照明協會領導人進行對話,剖析砍斷“有品無牌”禍根的妙招。
在如今的品牌時代里,有人曾經說過:“中國的牌子還沒有國外的那么值錢,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國民綜合素質相對低下等原因,老百姓對品牌的忠誠度不高,一個牌子兩年不做廣告人們就不再認它,相反,花兩年的工夫就可以打廣告炒出一個牌子。”認真想想,還真是有這么一回事。近日,阿拉丁照明網記者針對“中國照明企業無品牌時代何時休?”話題與國內照明企業高層、國外照明協會領導人進行對話,剖析砍斷“有品無牌”禍根的妙招。
缺乏一呼百應有號召力品牌 “小農意識”泛濫
“照明行業缺什么?——缺品牌”。中國市場還處于品牌擴張的初級階段,中國市場的產品大都處于追求“知名度”的階段,有追求的企業,將產品做到了有“信譽度”的階段。至于能做到有“美譽度”的企業,就已經是中國當前最成功的企業了。而能做到“滿意度”和“追隨度”的企業,在中國幾乎沒有。這一現象不僅僅存在于照明行業,其他領域也同樣如此。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農業大國。中國農民的思想觀念是在幾千年農耕文明的大環境下逐步積淀而形成的,其中不乏優秀和輝煌的因子,但也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一一“小農意識”。而這種意識同時也存在于照明行業里,如今不少企業在一小塊地上自耕自作,無約束、無協作、無交換。如何破除此種不良意識、培育品牌意識,這的確是一大老大難的問題。
IES(北美照明工程協會 )前主席、現為IALD(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會員Steve Wright認為,中國燈具生產商遍布全國不同地方,且競爭激烈。這樣的競爭趨勢所發揮的作用有正反兩面的體現,一方面,競爭力技術的軍備競賽將會接踵而來,而另一方面,這種競爭力會導致企業間的價格戰愈發激烈,最終使產品質量的低下成為代價。
戰略→品牌定位→市場定位→產品定位→有效執行
品牌是一個消費者從心中對你的一個區隔和界定,是占領消費者的一個口碑或心智模式的一個東西,是需要企業從各方面去全面闡釋的一個詞。品牌的用處,不僅僅是在市場占據一席之地,而最終是要促進利潤的提高。這就要求企業去通過優化服務、打通銷路、營造信任來支持自己的品牌,進而支持自己的利潤。
江門市光源世家照明有限公司總經理翁志勤在接受阿拉丁照明網記者采訪時坦言,其實中國有很多不錯的代加工強的企業,品牌度也很高的,但是一直是欠缺對品牌的長遠的塑造。所以只停留在產品的階段,沒有品牌的附加值。要讓中國照明企業有品牌,關鍵還是市場的競爭意識。當沒有品牌時,產品的沒有高附加值,企業的利潤就會下降,形成惡性循環。也有些所謂的品牌以價格戰為目標,為了短期的市場份額惡性競爭,這也是錯誤的方向。做國際性的品牌一定要有長遠的戰略規劃,5年或以上。不是短期的行為、一周二周的多版廣告就是品牌的想法,這都是誤區。有了戰略,才有品牌定位,市場定位與最后的產品定位,還要有高端的人才來執行,以產品為基礎才有品牌的明天。
同時,Steve Wright也表示,中國仍有做得不錯的照明企業,幾大品牌在出口“成績單”上也不俗。澳大利亞市面上也見到不少中國LED產品品牌的蹤影,如投光燈、地埋燈、配件。就出口市場而言,他認為對于中國照明制造商來說,最重要的是與國外企業培養良好的合作關系。他告訴阿拉丁照明網記者,他個人是不能接受沒有經銷商作支持的燈具產品,因為他們能解決訂貨、運輸、倉儲、被擔保等問題。
Steve Wright建議道,除了尋址技術,中國制造商應該更多地去研究屬于自己品牌的獨特的美學設計,而不是受制于歐美地區制造商的設計,甚至山寨他們的產品。另一方面,也應該加強與行業內優秀的設計師,包括照明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建筑師等的合作,在產品設計上更出類拔萃。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