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度照明行業一字訣之“唉?!”
摘要: 2013年是LED照明大發展、大躍進的一年,在喜迎豐收的時刻,大家忙著研發、生產、銷售、專利、渠道等,其中有哪些事讓我們聞之傷神、疲于應對、唉聲一片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2013年照明業內頻被吐槽、被訴苦的那些字眼和事件。
2013年是LED照明大發展、大躍進的一年,在喜迎豐收的時刻,大家忙著研發、生產、銷售、專利、渠道等,其中有哪些事讓我們聞之傷神、疲于應對、唉聲一片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2013年照明業內頻被吐槽、被訴苦的那些字眼和事件。
價格之殤
2013年是LED遍地開花的一年,2012年中國LED室內照明產值達300多億元,2013年這個市場規模達到630億元,增速超過100%。伴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產品價格也不再“高不可攀”,2010~2013三年間,LED照明產品價格年均下降幅度超過20%,并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以飛利浦、雷士、億光為代表的LED照明企業均不約而同地下調價格,最高降幅甚至達到40%。根據7月份的一份數據,大陸地區一線廠商7w LED燈泡下滑幅度最大的為清華同方與雷士照明,分別較6月下滑37.3%、36%,價格為49.5元,87.3元。這一系列的價格調整引發業界陷入低價競爭。
“價格戰”利弊共存
雖說近兩年LED炒得火熱,但目前普通消費者對led的認知度和接納度還是較低,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LED售價過高,一個普通的LED燈泡價格可能是普通燈泡價格的10倍,消費者難以接受售價高于傳統照明燈飾很多的產品,而led照明廠商為了搶占市場,自然而然就引發了價格戰。可以預想接下來的幾年里,這種用利潤換市場的模式還將持續。
一方面,降低價格確實能刺激消費,擴大市場占有率和認知度,但另一方面,低價的弊端隨之會轉嫁在消費者身上,并最終導致企業自掘墳墓。此前,LED照明頻頻爆出“質量門”,如10月份廣東省公布的LED路燈等產品質檢結果,不合格率達25%。顯而易見,惡性競爭必將會影響企業的長久穩定發展,2013年由于低價競爭而倒閉的企業不在少數,中山雄記不顧質量拼命壓低產品售價博取眼球,最終讓自己走入了死胡同……前車之鑒數不勝數,一樁樁一件件的事件都值得所有人深思。
提升內在 無懼價格紅海
究竟如何應對價格戰?其實方法有很多,led企業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發展戰略,低價策略勢必會對企業的技術、資金以及規模等綜合實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盲目跟風反而有可能使自己蒙受損失,價格戰并不是led企業的唯一出路。
通過低價換取市場,應是市場競爭的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led企業不僅要通過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生產效率來降低成本獲取利潤,更應該增加技術含量,提升產品價值,把產品的競爭從價格的戰場上轉移開來,才能獲得更全面更長久的發展,從而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企業的核心戰略必須是回歸到塑造品牌價值上去,牢牢把握住品質的底線,在長期的競爭中,謀求管理和品質提升之路,改價格戰為品牌戰,讓產品在國內乃至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
再者,消費者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在良好技術做保障的基礎上,差異化路線也是致勝之道,摸透一般企業忽視的領域,走出自己的特色路。當前,我國LED細分照明市場仍然有眾多亟待挖掘的商機,企業可以通過提高產品的附加值,走出產品的差異化道路,才有助于企業擺脫低價競爭,及早脫離人滿為患的紅海,用高性價比的產品打出自己的小天地。
在同等產品泛濫的情況下,如何脫穎而出,樹立品牌也頗為關鍵,消費者大多偏向有知名度的更具保障的產品,而目前國內市場并無具有強大號召力的LED照明領頭羊,因此,打造品牌企業刻不容緩。隨著國內主流消費群體理念的變化,低價已經漸漸成為了低品質的代名詞,而消費者對于品牌所帶來的產品溢價也有了較高的接受度。但品牌的建立絕非一朝一夕之功,妄圖通過發動價格戰占領市場的方式,快速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只能說是涸澤而漁、飲鴆止渴罷了。試想,當一家企業的產品被貼上低品質的標簽后,企業再試圖重塑品牌,又豈是容易之事?
總之,適當讓利給消費者是“喜大普奔”、“大快人心”的好事,也是企業攻城略地的有效戰術,但核心戰略依然是把關產品、建設渠道、樹立品牌,如此方能一騎絕塵,笑傲江湖。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