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是人體細胞的一大殺手,如何限制超強紫外線對人眼、皮膚等生物環境的破壞?近日,山東理工大學低維光電材料與器件團隊在光學非線性領域研究中取得突破,他們發現石墨炔具有優異的紫外非線性特性,可“恰到好處”的吸收紫外線。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Nanoscale》上,張芳博士和邢飛副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山東理工大學為第一單位。
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因為突出的物理、化學、生物特性,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研究熱潮和應用。作為石墨烯的同胞兄弟——石墨炔甚至可能具有優于石墨烯的超快光電特性。科技日報記者了解到,山東理工大學低維課題組克服材料制備、紫外檢測等重重困難,發現石墨炔具有優異的紫外非線性特性。紫外非線性特性有什么意義?
紫外線是人體細胞的一大殺手,在紫外線過強的環境下,如何限制超額紫外線對人眼、皮膚等生物環境的破壞尤為重要。紫外非線性材料能夠在紫外線強度比較低的情況下允許其通過,一旦紫外線強度高于某一數值,那么該材料就會神奇的將超額的紫外線阻擋住,形成對生物細胞的保護,既能保證適量的紫外線促使鈣質吸收,又能防止過多紫外線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從而使其成為理想的紫外防護材料。
此外,課題組還發現:碲烯作為另外一種新型二維材料,也具有一定的紫外非線性特性。張芳博士告訴科報記者,雖然碲烯紫外非線性特性不如石墨炔那么強,但是碲烯可以在更寬泛的光譜范圍形成非線性防護特性,“我們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它對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都能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是一種寬帶的非線性材料,也具有很大的實用價值,希望這一系列的研究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助推光學非線性領域快速發展,創造出更多有應用價值的成果以及產品。”張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