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2月2號新聞聯播關于制止過度“亮化”通告播出以來,這幾天可謂是照明界的震后余波,輿情洶涌,熱烈的很。
中國有句老話——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講的是一個人從貧窮節儉進入到奢侈揮霍很容易,從錦衣玉食跌到天天啃蘿卜咸菜卻很難。這是因為人的性格和習慣一旦養成驕奢放縱,一朝落下馬來,苦日子比死都要難受。
照明行業就要開始過苦日子了,我也身在其中,也在體會苦日子的到來。
去年寫了一篇文章——《照明的拐點》,講的是這個行業必然會出現重大轉折,要么上進,要么墮落。去年我想的是縱然前面再有萬丈深淵,我們這個行業總的發展勢頭是好的,會向著良性、理性以及美學意識上挺進。但是今年發現我錯了,現在再拐回頭看,這個行業怎么變得越來越沒有節操,向著審丑的方向滑的越來越遠,很多城市照明已經墮落到十年前的水平——那是一個照明的初級階段,LED剛剛開始以花花綠綠示人的時期。
“拐點”那篇文章寫完,行業里一位備受尊重的老師約我聊天,說我能不能寫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講述一下這個行業發展的歷程以及取得的成就,然后再說出現的問題,但總的情況是瑕不掩瑜,這些問題都會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步改善......
我向他表示了對這個行業極大的熱愛,但沒有同意按著這個思路來寫,因為這和我看到的現狀很有出入。我不大會寫歌功頌德的文章,我一直認為設計是要改變現實世界的落后,促進社會深層次的改變......我想我應該再等一等,思考一下行業怎么去變化,以及我們的“深層次”問題出在哪里。
這一等就是一年,2019年我很少動筆再去寫城市照明思考文章,可能我覺得寫了幾年的中國城市照明了,該講的問題都講了,該批判的現象都批判了。其實這個行業的問題和病源在哪里,大家都清楚,無非是皇帝的新衣,集體沉默而已,犯不著我來捅破這層窗戶紙。還有一個更關鍵原因——我發現我也是同流者了,我也在這場集體迷幻欣欣向榮中沉浸到不能自拔,我也在享受掙“快錢”的酸爽痛快。
我實在也墮落的很!
直到今年國慶,我開車縱貫南北,路過湖北武漢。
當時“軍體會”還沒有開幕,但是全城晚上都亮了燈,我走在高架橋上看著眼前煌煌锃亮,我大驚于城市照明已經成為這樣了!別的不多說,就看高樓矮樓,住宅商鋪,行政辦公,但凡是路邊的樓體一律裝燈。而且燈具裝的不是一般的多,就拿住宅樓來說,正面陽臺洗墻燈全部做完以后,還要橫向延展到側面山墻上......天啊,這是什么照明手法?完全無視經濟造價和視覺美學,空間層次和建筑條件,城市照明已經無底線到這種程度了?我覺得我雖然同流,但我好歹還有點美學追求,雖然也在配合工程公司多裝燈,但我還知道愛惜物力。但是在武漢,我看不到任何照明的進步性可言。
▲ 隨手拍了幾張圖片,看這樣的照明不用下車仔細審視
前幾天去某省會城市開會,下了高速,收費站出來又一次讓我驚詫莫名!據說剛剛大面積實施完城市亮化,只見馬路道牙上,綠籬灌木前,洗墻燈一路搞過去,形成一道道七彩變幻的光色,樹木全被照亮,瞬間是紅的,又一瞬間是綠的,再變回青黃橙紫......恍惚我回到了剛剛從業照明設計的時代。那時候的LED燈雖沒有今天的飽和度、鮮艷度這么高,但是夸張、粗狂的風格卻是一脈相承,這是今不如昔嗎?
本身這種宏大敘事級別的城市照明也是中國當下特色,而普遍化的媒體立面已經成為一二線城市標配,這種做為一定主旋律宣導作用的事物,算不算過度亮化?按理說深圳做為國家改革開放的橋頭堡,在城市照明上更應該具有科技之都、活力之都、文創之都的時尚和前瞻,但是深圳也步了杭州、廈門、青島的后踵,學著別人去做超級龐大建筑媒體立面。
我和深圳市民中心的施工單位有過一次座談,我很關心一個問題——
一年前深圳市民中心建筑媒體立面剛剛開播的時候,現場人滿為患,以至于交通管制,節目停播。我問一年后去市民廣場參觀燈光秀的人還多嗎?
“還是挺多的,到了周末人會更多”,工程公司的朋友如是答。
“那么來看燈光秀的都是什么人?我們知道社會有分層,他們多數算什么階層的人?”我接著問到。
“這個我們沒有調查過。”
“那么市民中心周邊的商業業態是什么?是7-11便利店?超市?文教設施?還是大型商場?是低端商業還是阿瑪尼、LV、GUCCI或者普拉達?”
“這個我們也沒有關注過。”
我不應該苛求一家工程公司去做這種基于市場和受眾為背景的投資價值學方面研究,但我特別想知道今天這種被人津津樂道的“動輒萬人空巷,百姓喜聞樂見”的照明大事件,是一種什么樣的民眾心理促成的。是盲從?集體狂歡?還是真的提升了城鄉人民的參與積極性?
后一日我又去了一家雙甲工程公司座談,他們請我去給設計師們講講課,我欣然而往。
首先放了公司的宣傳片,片尾畫面上董事長仰面45度看天,站在一片高樓前躊躇滿志。
這時候他一定是在過著好日子。
接著向我介紹案例說——
“這樣一座縣城的一河兩岸亮化總投資3500萬,我們只用了15天就把它做下來了,效果非常好,亮燈那一天人山人海,涌過來十幾萬人,領導很認可......”
我很抱歉地打斷滔滔不絕給我介紹公司輝煌業績的設計總監。
我問他——
“一個工程總投資3500萬,總工期15天,我知道您是想說貴公司的施工技術力量過硬,效率高,組織能力超群,進貨渠道通暢,總之執行力特別強。但您知道嗎?您說的這些話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特別是外行人聽到,他會想一個3500萬的大項目,只用了15天就能做完,這項工程的利潤再怎么不好也會有近千萬啊,在今天這樣一個消費低迷、投資緊縮的時代,還有什么生意會比這個更暴利?”
“你們這樣表白的結果就是降低了行業的門檻,讓很多人覺得照明工程行業就是一個低技術含量,類似于挖溝砌磚蓋房子的力氣活,以后會有更多的外行進入,他們也許商務能力比你們更強,操作的套路更深,這個行業會變得更加無序競爭。”
“我們再拐回頭看看這個15天做完的亮化工程效果,說實話我看不到任何創新和設計感,更不敢說有藝術性。因為你們做了一場燈具的拼湊。你看,這里面無非是光束燈陣列,彩色光渲染,水紋燈鋪地,橋梁在變色,欄桿被洗亮,樹木無差別照亮,就是簡單的裝燈嗎!”
“裝燈這事誰不會?找個電工就干了,可能你們的技術實力比較強,在接地、安全、安裝規范上更細致,燈具調光也做的很好,但這些技術性的事情改變不了這是一個低設計感的事實。”
“我們的老百姓難道永遠都在滿足于一時視聽耳目的喧囂和刺激?這種強烈的、單調的、重復的亮化能吸引人多久?過一段時間會不會就被人看膩了?你能保證這種萬眾圍觀每天都是這樣嗎?這種潮汐式的亮化事件很快就會被人淡忘和無視。”
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前一日的對話,同樣的群體圍觀事件,兩者道理其實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社會階級分層含義
這是一群相同的“看客”。
我又問在座的一位總經理——
“深圳市民中心的燈光秀您去看過嗎?”
這位久居深圳的工程公司總經理一下子被我問卡殼了,俄頃才回我——
“沒看過!”
“為什么您不去看呢?”
這下子他更是回答不上來了。
我替他解釋——
“因為您有豐富的夜生活,您要應酬、打牌、唱歌、陪客戶去消費。而那些天天晚飯后跑去看燈光秀或者亮化事件的人夜生活是單調無趣的,這種盛大事件最能吸引一個精神世界空乏的人的興趣,或者人更喜歡群處,更喜歡看熱鬧,哪里人多就去哪里扎堆。”
“我相信去市民中心的大批觀眾對周邊的商業不會產生消費促進,所以這場燈光秀也不會帶來夜間經濟的增長。”
“但是政府一定會去做,因為這種城市熱潮效應,可以滿足很多人空虛的精神,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就會實現。”
大家看到這里可以想一下,亮化被公認為是投資小卻帶來大效應的事情,政府投資一個產業園動輒幾百億,做一個新區建設要幾千億,哪怕你是修一棟歷史文化建筑也要幾千萬,還周期太長,幾年時間可能都見不到動靜。惟有亮化可以立竿見影,今天拍板去做,一個月后就可以“萬民空巷”得到極好、極大的傳播效應。還有什么城市建設比得過亮化更能出成績?
照明和亮化,這本來并沒有什么區別,亮化一詞也無可厚非,畢竟“化”這個字有非強制性的含義。亮化,也是一種巨大而無形的精神力量,通過亮而產生美和教化,對社會也是進步。但問題是亮化成為普遍性城市事件,無處不亮,多了,繁了,老百姓也就看膩了,沒有新鮮感可言。
所以做到今天這個樣子,重要的推手絕對不是照明人,但我們是最快學會隨波逐流和順水推舟的人。
我曾經去美國的芝加哥海軍碼頭參觀,那片蔚藍色的密歇根湖擁抱著凸出的碼頭,碼頭上有餐飲、酒吧、書店、兒童游樂設施、博物館等等,尤其是景觀設計做的相當出色。我以為到了晚上這里會燈火輝煌熱鬧非凡,于是吃了晚飯就打車再去一探究竟。誰知下了出租車被警察攔住了,再看海軍碼頭,那里面黢黑一片沒有一點燈光。我很納悶?為什么這么好的地方沒有夜生活呢?
第二天我問一位美國朋友,她很驚訝我有這一問,她說——
“難道我們上了一天班,到了晚上不應該回家去,陪陪家人,散散步,讀讀書,早點休息,第二天還有繁重的工作,為什么要去消磨自己的夜晚時間呢!”
其實也對,再回想起我去過的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好像都沒有什么密集、泛濫的夜生活,就是有,也是短暫的幾天社會公眾性狂歡,或者室內聚會活動,幾日后生活又回到正常。
▲ 芝加哥的海軍碼頭,這里沒有夜生活
我們又為什么要做到夜夜不寂寞呢?
第九屆廣州國際燈光節前幾天結束了,我沒去看,因為我知道消息的時間它已經結束了。
我是在飛機航班上看報紙才知道又一次盛大的、璀璨的、點亮花城廣場的燈光節結束了。
我記得前幾年廣州燈光節每逢開幕總是在朋友圈里引起熱議,大家都在發照片,耗流量地上傳各種視頻,開幕前滿懷期待,閉幕后戀戀不舍。怎么現在我還不知道它開始呢就結束了?那些熱衷于傳播的粉絲們去哪里了?
惆悵之余我認真地想了一下。哦,現在燈光節也太多了,早就把大家飽滿的熱情分散的四零八落。再加上眾人的眼光都刁了,啥好東西沒看過?悉尼燈光節我都去看了三年了,感覺一年不如一年,不是它辦節的水平低了,而是我看的太多具有國際視野了。里昂燈光節我去看過兩次,再想起那個擁擠的小城,處處播放的3D mapping畫面,這東西國內的制作單位經常出國打比賽,屢屢獲獎足以傲視群雄,再好的東西吃多了也會倒了我的胃口。
有了閱歷以后的中國人最可怕。
你想用粗糙的、丑陋的、沒有傳播價值的東西去忽悠他,他會轉身就啐你一臉唾沫!
天下事皆有興廢,但不能用一句話來興廢,這不科學。同時,一個已經發展出龐大體量的行業,政府,社會,專業機構也不會允許它因一時、一事的原因而興廢,這不符合多數人的利益。我們這個行業發展的太迅猛,這有利也有弊,這些年積累的問題大家都知道,大張旗鼓地做了很多頗有爭議的事情,造成過度化和低端重復,這種情況是誰造成的?為什么這樣急功近利?大家都知道如此發展下去是浮躁是毒藥,是殺雞取卵,但為什么多數人還在沉浸其中,不愿,也不能自拔?掙快錢的時代,談理想和自律是不現實的。
只是現實的苦日子還是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