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點間距LED(發光二極管)顯示屏、LED超級電視、裸眼3D顯示……”,近年來,洲明科技(300232)深耕LED顯示、照明領域,發力LED小間距顯示屏,最終成為該領域領軍品牌。
“洲明募資的錢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洲明科技董秘徐朋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講述公司發展歷程時,特別感謝了資本市場對公司的助力。
資本助力發展
近日,洲明科技5.48億元公司債發行完成并成功上市,其中1326萬元用于合同能源管理項目,7471萬元用于LED顯示屏研發中心升級項目,1.83億元用于LED小間距顯示屏產能升級項目,1.97億元用于收購股權項目,8000萬元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項目。
這已經是公司近三年來成功實施的第三筆融資,2015年洲明科技募資2.15億元收購雷迪奧剩余40%股權,2016年公司又完成5.88億元的定增募資,這樣的連續成功融資在近年來的市場環境下并不容易。
“要特別感謝資本市場,感謝股東們對公司的支持,也正是借助資本市場力量,洲明科技近年來才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洲明科技董秘徐朋談到近年來的成功融資時表示,“融資考量因素其實很簡單,是不是真正在做一件有意義的事,融資后是不是能夠真正使業務往前推進,而不是去投資一個自己都看不清的募投項目。洲明募資的每一分錢都有著現實的需要,也都用在了刀刃上。”
“比如,我們2015年購買雷迪奧40%的股權,就是看到了它的產品、研發、渠道優勢,這是一家非常有前景的公司,產品技術非常符合市場需求。2016年完成的定增,主要是用于擴產項目,募集資金是真正投入到了公司發展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到目前為止,所有項目進展都非常順利。這次5.48億元融資,也非常簡單,我們有新產品,有業務方向。”徐朋說。
聚焦LED小間距
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洲明科技近年來也快速實現轉型升級,公司目前已形成了LED顯示屏和LED照明兩大業務板塊,并成長為全球領先的LED應用產品與解決方案供應商。
2018年前9月,洲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31.85億元,同比增長62.19%;凈利潤約3.24億元,同比增長50.63%。LED顯示屏業務是公司的絕對主業,前三季度洲明科技顯示屏業務收入25.94億元,占整個營收的比例超八成,其中小間距顯示屏業務收入15.54億元,占顯示屏業務的近60%。
洲明科技成立于2004年,公司一直專注于LED應用產品等領域,近年來開始專注于LED顯示和LED景觀照明兩大領域,逐漸淡化原來的傳統LED業務。
“方向一定要堅持,細節一定要修正。”徐朋表示,“公司近年來業務的轉變主要基于對未來行業、市場走向和客戶需求的把握與思考。經過幾年不斷摸索,洲明找到了自己的發展道路,在顯示屏領域,我們有自己的渠道、品牌和完整的布局,是一定要堅持的優勢產業;而照明領域,我們覺得景觀和工程方面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從2017年開始有一個快速的布局。”
徐朋介紹,隨著成本的不斷下降和解決方案不斷成熟,LED小間距在專業顯示市場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細分領域的應用場景不斷增多、行業空間不斷釋放;二是向省級-地市級-區縣級不斷下沉及深入,由此推動LED小間距在專業顯示市場滲透率和普及率持續提升。
洲明科技福永總部的展廳就是一個由一塊塊屏幕組成的絢麗世界,0.8點間距LED顯示屏、LED超級電視、裸眼3D顯示……蘊含著LED顯示會議系統、交警總控顯示系統等各種應用場景。徐朋介紹:“這些顯示屏正是洲明的品牌,特別是小間距LED顯示領域。目前公司LED租賃屏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小間距LED市場份額全球前三。公司還攜手各控股公司在小間距LED顯示屏、租賃類顯示屏、體育類顯示屏、創意類顯示屏等發力LED顯示屏各細分領域。”
貿易摩擦 對公司影響不大
從數據也可以看出,國際市場在洲明科技的業務占比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分量。2018年前三季度,洲明科技海外LED顯示屏銷售收入為14.83億元,占公司LED顯示屏業務的57%。
徐朋介紹,洲明科技的海外市場已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英國、荷蘭、美國、澳大利亞、韓國、俄羅斯等多地設立了子公司,在墨西哥、日本設立了辦事處。
當下的國際環境對洲明科技的海外業務影響也備受市場關注。徐朋表示:“LED產業鏈無論從上游芯片、中游封裝到下游應用,中國企業均處于全球產業鏈的優勢地位,尤其在LED小間距的技術與知識產權方面,中國企業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先發優勢。洲明在小間距領域深耕多年,憑借技術、品牌、人才等優勢,在全球市場擁有較高的市場占有率。另外,在制造成本方面,洲明通過持續推行智能化、精益化生產,規模效應良好,與海外企業相比具備成本優勢。因此,國際環境變化對公司影響不大。”
不過面對可能的貿易風險,洲明科技也在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徐朋介紹,公司在穩定現有海外市場業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展國內及其他政治穩定地區的市場,分散貿易摩擦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洲明還持續推行智能化、精益化生產,提升規模效應,保持制造成本優勢,增強自身對抗貿易風險的能力;另外,加大投入并整合現有的海外倉儲中心與服務中心,計劃通過海外設廠或并購海外渠道的方式建立全球多處制造基地以降低貿易政策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