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印象中,老城區的菜市場是這樣:皮鞋進去、雨靴出來、悶熱難耐、臭氣刺鼻……
近期,新華社報道了杭州的一家網紅菜市場,在中秋節假日期間,成為杭州小伙伴們紛紛打卡的又一網紅地點。
這個菜市場跟傳統的菜市場有點不一樣,在報道中它是這樣的。
而在民意采訪中,市民紛紛表示:“抱著買把韭菜的心走進菜市場,沒想到卻拍了100張自拍照走出來!”、“家門口的菜市場比商場還好逛!”“ 為啥和我家門口的菜市場完全不同。”
這是位于杭州市中心的紅石板農貿市場,在經過一群知名設計師的四個月暴改,它充滿了文藝風和設計感,連角落的小擺件都是獨一無二的“定制款”。參與爆改菜市場的設計師群體有曾參與臺北士東市場改造的設計師,也有G20杭州峰會會場的室內陳列設計師。
立著復古電線桿和路燈的小巷,延伸向菜場的各個區域,竹制燈籠、昏黃燈光;仿古攤鋪、手寫書法招牌,仿佛走進老杭州市井小弄堂。
菜攤上貼了一長串的便利貼,上面標明了各種蔬菜的營養價值,老板估計功課沒少做。
兩個魚攤風格完全不同。
一邊是全白色的賣河魚,磚墻上有象征漁民豐收的魚簍。“右上角還有只小貓咪咧,它也想吃魚啦!”菜市場負責人施木林特意提醒:這個容易被忽略,但又體現設計師巧思的小裝飾。
而另一邊賣海產的,用漁旗做棚頂,色彩濃郁。
米店鋪:深色杉木架與深色鋼板搭配,隔出儲物區和展示區。一改以往雜貨鋪雜亂無序的印象,高低錯落的柜子方便顧客進入。
面攤鋪“桃花源”的毛筆手寫店招牌,水紋玻璃、胡桃木和席編元素,坐凳邊貼心設計掛菜籃、手包的地方,還有“吃面看謎面光盤見謎底”的面碗。
印象里的肉攤子昏暗詭異的紅色燈光,這回卻在這個菜場的肉鋪破了例,白色方磚和木匾招牌,工業風金屬燈清新有質感。專門定制的全玻璃籠罩柜干凈無味,菜場變身后攤主們紛紛表示:“干凈漂亮、擺貨也方便”菜市場的改造不止是顏值高了點這么簡單,有面子更要有里子,改造解決了菜場里的很多實際問題,豬肉鋪增設了可隨時沖洗,殘留血漬的水龍頭和排水系統。
儲藏雞鴨鋪凍肉的保鮮冷柜也特別采用了定制的全玻璃籠罩。
面店老板說他最滿意的就是這個布滿換氣扇的屋頂,結實的兩排不銹鋼欄,把油煙統統帶到室外,菜場里聞不到一絲油膩味。
不論在哪座城市,菜市場都是感受當地生活氣息的好去處。看完文章后,A君特別好奇,這家網紅菜市場里面的照明設計究竟做得如何?于是請教了幾位專業的照明設計師。
在杭州本土工作的照明設計師張劍表示,改造后的菜市場有街頭美食節的既視感,一改傳統的功能照明,對檔口標志也做了重點刻畫,增加了背景光,增強了環境氛圍。與之前相比,眩光與色溫控制的比較到位,整體檔次提升了不少。
上海品岡照明設計設計總監倪斌則認為,菜市場的照度規劃不均勻,色溫一致性不夠統一口徑。應該要區分生鮮區、海鮮區、蔬菜區等不同食品區域的氣溫,提升走道的照明,且盡量不用庭院燈,同時招牌系統燈光需要一致性。
言吾燈光設計設計總監許鋒兵表示,回歸本質菜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城市最真實的寫照,無所謂燈光,無所謂裝修,要的是市井娛樂,街坊鄰居的一種聚集地。未來城市中心的菜市場是一個聚集了民俗,菜市,小吃,文旅一體的市民活動中心,它更多充當了一種樂趣的功能。像這樣的菜市場爆改,改一家是設計需求和心理滿足;改第二家是工程,改第三次就是生意了!如果都裝成這樣,只會增加經營者的成本,同時抬高物價!讓菜市場干凈整潔,讓本質回歸本質,讓菜品多一點安全綠色一點才是根本。
看了以上幾位照明設計師的觀點,作為照明行業的一份子,你們又是怎么看待這個網紅菜市場的照明設計呢?如果由你來設計,你又會怎么做?都來留言說說吧。
圖片資料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