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飆,1968年生于重慶,1991年畢業于中國美院。現為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在12個國家舉辦過23次個展,出版6部個人專輯,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藝術機構及私人收藏。鐘飆先后與多家品牌跨界合作,2005年港龍航空以其作品推出全新品牌形象,成為中國當代藝術與大眾文化結合早期的著名例,2016年登錄紐約時代廣場納斯達克大屏幕。曾獲上海世博會2010中國年度創新藝術人物,2016《羅博報告》中國年度藝術家,2004第十屆全國美展優秀獎。鐘飆致力于透過現實深處的隱性關聯,對歷史和未來展開雙向追問,并運用創新的美學語言,把現實世界的人生觀與能量世界的宇宙觀結合起來,在多維時空中建構現世的理想國。
四川美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鐘飆
嚴永紅,1967年生于重慶,1999年畢業于重慶建筑大學建筑技術科學專業,博士學位。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建筑技術科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重慶市“巴渝學者”特聘教授,重慶市高校”健康照明”創新團隊帶頭人,國家一級注冊照明設計師,中國照明學會理事。主持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及2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縱向研究項目,發表論文80余篇。先后主持完成了逾百項照明規劃及室內外照明設計項目,獲北美照明工程學會‘IES Illumination Awards ’優秀獎、中照照明工程設計一等獎等十余項國際、國家行業獎,專利授權近20項。
從事健康照明研究及其產業化、城市照明規劃/室內外建筑照明設計的教學、科研及實踐工作。探索將建筑光學領域的科研成果、最新技術與各種藝術形式融合的可能性。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建筑技術科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嚴永紅
參展作品
《洞見》 800x500x450cm,交互影像裝置 2018
鐘飆和嚴永紅,分別是當代藝術家和照明領域的頂尖設計師,此次跨界合作,將在深圳雙年展上推出照明科技與影像相結合的交互裝置《洞見》。這個照明裝置為8米長的蟲洞模型,內壁由LED顯示影像。看似簡單的載體,卻融合了建筑熱、聲、光、材料、建造、交互等多項技術,是多學科團隊歷時10個月聯合作戰的結果。在這里,蟲洞是連結兩個遙遠時空的多維空間隧道,蟲洞是一個比喻,來到這里成為載體。“洞見”既是指觀眾進入蟲洞喻體中的所見,更是通過沉浸式體驗所激發的對于“當下”的領悟和洞見:每個當下,都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和它們的相互關系,但生命個體受到感知的局限,只能接收到極小部分,這部分就叫現實。切開時間,過去和未來存在的全部意義,就在于激活我們頻頻發生的每個當下。
藝術家自述
鐘飆:“穿越蟲洞”系列——《洞見》
我和嚴永紅首度合作,用照明科技建構物質軀體,用數字藝術賦予精神靈魂。這個8米長的交互影像裝置《洞見》,是“穿越蟲洞”系列作品的第一部。蛀蟲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蛀洞的日常勞作,被人類帶到宇宙尺度,成為一個偉大概念的同盟。“蟲洞”又稱時空洞,是宇宙遙遠區域間的時空細管,連接多維時空。盡管它的存在還未被證實,但無底線和上限的穿越屬性卻讓人們無限憧憬。現在,“蟲洞”終于有了藝術化身,“穿越蟲洞”系列作品嘗試通過藝術去接近變幻無常的根源。
我曾提出“萬古開今”的概念,所謂萬古開今,就是指所有的過去造就了當下。因此,每個當下,都連接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和它們的相互關系,但生命個體受到感知的局限,只能接收到極小部分,這部分就叫現實。反過來說,現實中的一切,都有背后的成因。而“洞見”正是用數字藝術展開形象誕生之前的抽象景觀,讓觀眾回到現實深處浩瀚的成因之中,回到隱性關聯的天網之中,回到可能性之中,那里,才是我們無盡的來源和歸宿。而這一切,又無需理解,因為觀念已經融化在現場體驗中。所以,不管賦予它何種意義,都不如人們從中獲得的快樂。
嚴永紅:關于“洞見”裝置
城市街道中高層建筑上鋪天蓋地的LED點光源構成的“超級大電視”,使城市夜晚形象奇觀化,制造出夸張、美麗的城市幻像。同質化、無辨識度的影像剔除了各個城市獨有的文化特征,把街道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影院,市民和游客成為被動的觀影者。現代光電技術裹挾著資本用夸張的、只能遠觀和仰視的影像空間置換了城市公共區域的物理空間,淡化和掩蓋了各種有趣的日常百態。
出于對這場橫掃一線到四線城市的夜間視覺盛宴的擔憂,我們希望把城市夜空還給人,讓人們可以同時用眼和身體去感知真實的城市物理空間。在這個圖像替代文本的時代,影像化似乎不可避免。但真實的城市空間體驗,應該讓人可以感知季相、時間的變換所帶來的光線、溫度和聲音的不同;因此,“洞見”裝置具有強烈的在地性特征——它所呈現出的形態、殼體上的每一個開孔、LED格柵的排列方式,以及影像和音樂,都是對特定物理空間的回應。因此,它并不只是通常意義上的一個影像播放器,它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一部分:無論插電與否,人們因它而聚集到一起,穿越它,體驗被它所包裹,感受變幻的日光透過計算精確的金屬孔洞涂抹在身體上的那種或錈懶、或熱辣的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