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滿城盡言“漲價潮”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跳出漲價看漲價,如果LED企業都在忙著關注降價或是漲價,那么誰去關心產品的品質?如果企業的產品僅僅依賴于原材料的成本,那產品的“價值”又在哪里?
2016年以來,隨著制造行業原材料成本的上漲,“漲價”成為各行業的熱詞,LED也不例外。特別是自下半年以來,隨著線路板、金線等原材料的連續大幅上漲,以及人工、房租成本的增加,LED封裝及下游應用領域迎來了從未有過的“漲價潮”。
在2016年最后一個月的開局之時,包括鴻利、國星、斯邁得、兆馳、旭宇等在內的幾大封裝廠集體提價,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一邊是不斷上漲的原材料及人工成本,另一邊則是競爭愈發激烈的紅海市場,在成本和競爭雙重重壓下,漲價則成為了LED企業最無奈卻又最迫切的選擇。
是主動出擊還是行業倒逼?
事實上,從今年5月份開始,LED就掀起了“漲價潮”,但第一輪的漲價最先是從芯片領域開始的,從晶電打響漲價的第一槍開始,截至目前LED行業已經發起了四輪漲價潮。漲價范圍則包括上游的芯片、支架、燈珠、晶片、包裝材料、鋁基板等原材料,中游的封裝企業以及下游的顯示屏甚至部分照明企業,漲價范圍多集中在5%—15%之間。
不過,前三次的漲價僅限于芯片及顯示屏RGB領域。猶記得當時不少業內人士預言,漲價不可能波及到照明領域,而如今,隨著年底這一波異常兇猛的漲價潮,LED全行業都被卷入“漲價潮”中,原本微博的利潤,已經被原材料價格上漲徹底侵蝕。
各家企業發布的漲價公告函中,給出的理由也無一例外都是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的上漲導致。但漲價真的是企業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嗎?
鴻利智匯副總經理王高陽就此次漲價事件表示,“為了企業良性發展,合理的利潤空間是必要條件,原材料漲價后,我們主要通過兩條路徑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第一,內部消化,通過不斷的提升工藝、技術水平、效率,來加強產出比率,即使用同等比例物料的前提下,有更多符合行業標準的產品產出;第二,外部助力。”
縱觀LED發展的幾十年中,如此大范圍的“漲價潮”無疑是第一次出現。斯邁得半導體營銷總監張路華認為,對于封裝企業來說,這一輪的漲價既是行業倒逼所致,也是企業主動出擊的一種策略。一方面,原材料漲價已經超出廠商所能承受的范圍,企業需要通過漲價的手段來保證產品的品質;而另一方面,行業需要回到理性競爭層面,而主動漲價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我們在今年下半年陸續收到了很多材料漲價的通知,12月份是一個爆發點。我們之前一直致力于通過供應鏈的管理來降低成本,達到器件不漲價的目的。但產品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我們必須要保證產品的良好品質。”張路華表示。
然而,LEDINSIDE分析師儲于超卻指出,這波LED漲價風潮只是企業對于原材料漲價的應對之策,對廠商的實質獲利幫助有限,因此多數LED廠商正積極思考轉型策略,加速轉進利基市場。
兩極分化愈加明顯
當面臨成本上升時,大企業尚且難以承受,更遑論小企。如今,LED產業已經日漸走向成熟,競爭也由最初單純的價格競爭轉變為規模與技術的較量。據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芯片、封裝器件價格在短期內仍然有上漲空間,但隨著產品性價比的進一步提升,上漲空間并不大。預計全球LED行業市場規模增速將從2016年的10%左右降至2020年的不足5%。
市場增速的放緩也將加速行業的洗牌。今年以來,LED行業兩極分化趨勢已經愈加明顯。一邊是通用照明及常規產品的市場集中化的向大企業靠攏,中小型企業的數量日趨減少;另一邊是為了跟大企業差異化競爭,開始搶占高毛利市場的中小型企業越來越多。
對此,木林森執行總經理林紀良也表示,LED上游和中游產值大幅度增長的機會不大,但市場份額會相對集中,部分企業在擴產的時候要慎重。
從已公布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可以看到,在LED外延芯片環節,以三安光電、華燦光電為代表的中國企業業績仍保持穩定增長;LED封裝環節,以木林森、鴻利智匯、國星光電為代表的封裝大廠,前三季度均呈現出增收增利的局面。
而在照明應用端,以陽光照明、佛山照明為代表的國內大廠,并沒有受到市場競爭的影響,通過自動化產線導入、供應鏈和管理成本控制,在營收和凈利方面都呈現雙向增長趨勢。
深圳市兆馳節能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海斌則認為,LED產業正在逐步回歸理性,現在正是企業踏實做事的時候。“不論是漲價還是降價,都是由市場發展的規律所致,這也是任何行業必經的一個階段。”面對沸沸揚揚的“漲價潮”,鄭海斌如此看待。
但在瑞豐光電CTO裴小明看來,從技術的角度上來說,無論當前單品價格如何上漲,但未來整體產品的價格還是會繼續下降的。這是因為未來存活下來的必定是規模大企,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技術的進步,產品的性價比一定是越來越高的,這也就決定了整體產品的價格將持續下降。
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
誠然,LED產業發展到今天,行業格局已經基本成型。在滿城盡言“漲價潮”的今天,我們更應該跳出漲價看漲價,如果LED企業都在忙著關注降價或是漲價,那么誰去關心產品的品質?企業的初衷又是什么?
在12月9日召開的2016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分析大會上,歐司朗光電半導體(中國)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梁澤春直言,漲價并不會提高企業的利潤。如果企業的產品僅僅依賴于原材料的成本,那產品的“價值”又在哪里?
梁澤春提出,企業應該把“價值”放在首位,從光源本身來思考行業應該如何發展,而不是一味地關注價格。而現階段LED產品的價值可以體現在健康照明、植物照明、可見光通信、以及智能照明等方面。通過做精、做強、做高附加值的東西,來找準自己的定位。
在行業發展逐步成熟的當下,單純依賴價格競爭的傳統營銷策略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LED行業已度過了粗放式、爆發式增長的初級階段,價格戰已不再是企業的主要經營方式,而是轉移到中高端產品的開發,以技術升級、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為戰略核心。慶幸的是,目前已經有許多LED企業開始意識到產品的“價值”的重要性,已經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并通過“差異化戰略”在市場上找到自身的定位。
針對當前的市場競爭情況,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深圳市LED產業聯合會會長眭世榮建議:面對原材料成本的上漲,企業首先要要保證自身的生存問題,該漲則漲,將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同時要杜絕同質化競爭,找準差異化定位。
“當技術門檻被跨越后,企業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尋找細分及差異化市場,做出高附加值的產品。這也是行業發展下一步要思考和探討的問題。”眭世榮表示。
新一輪的漲價潮也預示著LED行業正在從關注價格走向關注價值。也許,LED企業們都明白,漲價并不意味著行業的回暖,也不能給企業帶來多少實實在在的利潤。行業要發展,仍然需要企業不斷創新,從光源本質出發,探索更多高附加值的功能,推動行業長久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