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推進PPP模式立法成為代表們的熱點話題,從PPP模式推廣的體制機制、機構建設、監管體系到各行業PPP模式應用,PPP模式的推廣已經引起了各行業的關注。
近日,“走進百城PPP發展研討會之城市管理者論壇”在廣州順利舉行。研討會上指出,盡管目前照明領域的PPP發展速度非常快,但真正落地實行項目卻鳳毛麟角。照明行業對PPP既熟悉又陌生,對國家這種利好政策翹首以盼,卻又無從做起。這困擾著政府基礎設施的建設,困擾著工程公司的項目落地,也困擾著欲切入PPP的企業。
PPP模式優勢明顯,具有廣闊前景
過去二十多年,PPP在全球各地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廣泛適用于政府特許經營的各個領域。據測算,1985年到2011年,全球基礎設施 PPP名義價值就高達7751億美元,其中,歐洲占45.6%,亞洲和澳大利亞占24.2%,墨西哥、拉丁美洲占11.4%,美國和加拿大分別占 8.8%、5.8%。
PPP模式自身具有獨特的優勢:一是有利于提高投融資和建設管理的效益,PPP模式能夠將政府的戰略規劃組織協調優勢、企業項目管理運營、技術創新優勢和金融機構的融資優勢有效地結合起來,形成多方合力。二是有利于控制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特別是在當前政府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入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建設,為拓寬融資渠道提供了一條重要的途徑。三是有利于促進融資平臺的改革創新。
據悉,到2020年我國城市化將由目前53.6%提高到60%,大量農村人口的市民化,以及原有城市基礎設施的升級改造,相互形成相關基礎性投資需求不少于40多萬億元。像我國長江流域發生的洪澇災害不少城市被淹,說明了我國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很重。要滿足巨大的基礎設施這種需求,僅僅依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
特別是在當前政府負債高,企業負債超限,土地財政又難以維繼的情況下,必須考慮新的融資模式,把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來已經累計起來的雄厚的社會資金引進來,形成社會與政府資本有效合作,而PPP模式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很好的切入點。我國基礎設施項目或由政府主導,或由政府融資平臺建設運營,引入社會投資主體后,對項目市場化運作要求大大提高,將會加快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自身的改革創新。
國務院及相關部委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地方政府積極跟進,紛紛推出各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PPP項目。截至5月31日,財政部PPP中心平臺項目庫中共有8644個PPP項目,總投資額高達9.88萬億。比3月末增加923個項目;投資額增加1.1萬億,增幅為12.6%。其中截至5月12日,進入執行庫(即處于采購、執行和移交階段)項目865個,占10.8%。
景觀照明市場升溫,推進PPP項目落地
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城市燈光環境照明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城市景觀亮化工程頻頻啟動,LED戶外景觀照明市場被看好。據統計數據,2015年中國LED景觀照明市場產值達到478億元,2016年預計景觀照明產值將達到500億元。伴隨著城市戶外景觀照明的日漸升溫,PPP模式也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成為戶外照明企業炙手可熱的焦點話題,許多企業充滿期待,甚至按捺不住,開始涉足PPP模式項目。
7月12日,利亞德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深圳市金達照明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達照明”)被確認為“赤峰新區夜景照明改造升級PPP項目”的聯合體中標單位,中標價合計人民幣2.56億元,占公司2015年度經審計營業收入13%。金達照明此次以PPP模式中標基礎建設大單,具有開創性意義。該項目預計于9月30日前建設完成,預計對公司2016年度經營業績將產生積極的影響,并且建設期后未來7年將有持續的維護收入。
金達照明董事長張志清曾表示:“包括未來智慧照明的發展,中國照明PPP是幾十億的存量,是非常有價值的。”
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緊抓PPP新風口
PPP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同提供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PPP模式并非一種全新的概念,我國早在上世紀末就已出現通過PPP 項目案例。但在照明行業真正被人熟知還是在近兩年時間,目前國內LED戶外照明也大部分采用PPP模式來運作。未來,PPP模式必將成為我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的主導模式之一。
戶外照明企業如何突出重圍,積極參與城市公共照明的建設項目之中,緊抓PPP模式這個新風口,成為當前業內人士需要思考的問題。
盡管國內照明行業可參考的PPP模式成功案例不多,但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PPP模式作為政府未來推動購買服務的內容,戶外照明企業還需要在產品和服務上不斷進行創新。對于照明企業,尤其是戶外照明企業而言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