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和情感的構建,照明設計語言在整個空間環境中的角色也越來越重要,從基本功能性照明到現在以人為本設計思想的演變,業內對于設計理念與手法的思考也越來越多。如今越來越多的工程項目開始體現照明設計師對于建筑的思考與表達,人們在“光”中尋找獨特的家庭、城市歸屬感。
以思索.照明.新視野為主題的“Lighttalk”探討盛會于廣州國際照明展同期舉辦,嘉賓匯聚照明與跨界行業全球頂級大師,一齊探索未來照明的新設計、新技術、新市場。
思索·設計——設計理念及應用
從理念與應用角度,嘉賓探討設計語言的表達與發揮,在人與環境和諧共融上紛紛表示認同,而對于許多具備獨特地理文化和應用場景的照明設計,在場嘉賓似乎都有很多話要說。
Giladi建筑照明學教授Mr. Gad Giladi通過巴黎公共空間的規劃與應用案例,提出在公共空間改造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最基本是滿足石敏德需求,不但滿足道路行車安全,更要考慮行人安全與舒適度,其次應該考慮空間與空間之間的銜接度,讓人享受每一處的光環境”,他認為,有品質的城市照明包含多方面,不僅僅是好的光源,更是應該表現出節能和可持續性。
“城市燈光與夜生活經濟、犯罪率、節能程度緊密相關,正是因為此,安全、舒適、智能的照明設計顯得尤為重要”。
Mr. Lear Hsiel以“養老院中的燈光設計”為主題,從養老院這一特殊場景下照明設計應注意的問題著手,探討燈光設計中各個區域、結構中的運用。他認為,考慮整個設計概念應在常識理論的大架構下,從實際生理、心理需求出發,“養老院人群具有特殊性,精細化設計能夠適應老人的生活節奏”,“精細包括光學的規范,照明的生理規范,心理規范,以及后期的維護要求”。
Johan Moritz是來自馬爾莫市政府的燈光設計師,他從城市總體規劃的角度來談城市建筑與周圍環境的燈光連接。約翰認為作為城市燈光設計師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照明體系為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雖然美好的生活聽起來很寬泛,但他們采用了一些獨特的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讓這些美好的愿景成為現實。
在燈光設計之初,功能性是必須要首要考慮的問題,各功能區域的鏈接與盲點的控制,要考慮非常具體。約翰同樣認為,這些都是基于解決人的需求,同時加強外部環境與人之間的連接,優化公共照明環境。
來自臺灣的施恒照通過多個室內照明設計案例來剖析設計師在面對設計項目應該多方考慮的角度。他認為,在剛接手一個新的設計項目時,“要了解你的項目,每個項目都有不同的需求,另外一個是空間,要了解空間的內容”,在實際設計過程中,“對比應該成為最重要的一個內容”,這里所說的“對比”包含多個方面,配光效果的對比,明暗的對比。
思索·工程—智慧酒店項目
酒店作為智慧照明系統重要承載地,酒店從業人員關于智慧酒店的思考也值得所有照明設計尤其是商業照明設計從業者的關注。
大中華酒店工程師協會江蘇分會副會長、南京金陵酒店管理集團任乾坤先生主要從酒店未來競爭焦點-智慧酒店的工程理念來講,他認為,智慧酒店的建設方向應該考慮怎么才能把酒店投資者、投資經營管理者、酒店入住者這三者人的設想聯合在一起,最主要的是將物聯網、云計算、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等科技于酒店完美融合在一起,處處展現智能化、人性化、信息化等迷人魅力和強大優勢,讓服務品質、客戶體驗同步提升,帶動酒店有實際性的發展 。
大中華酒店工程師協會、萬達集團肖陽明則從酒店能源消耗結構的角度來探討,酒店能源消費結構包括電力、燃氣、人力、水、柴油幾大板塊,與歐盟6%的能源消耗比相比較,國內高達9.6%的比例相去甚遠,當然,這也蘊含著相當大的提升空間,而智慧酒店則為能源消耗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助推。“從智能的角度來看,酒店智能化設計,、利用物聯網、自動感應識別系統與開關調節為節能帶來豐厚收益,但從照明來說,公共區域照明、客房照明占據最大的用電比例,應該尤其減少設備的損耗”。
實現酒店廚電、客房、公共區域等場所所需設備的智能化,加強設備與設備之間的物聯,從硬件上提升了酒店節能水平,降低了酒店營業成本,但從軟件上,即環境的表達上,因地適宜的設計同樣也可為酒店的管理錦上添花。
重慶市函潤照明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設計總監余顯開以“照明設計與酒店設計的融合”為主題,從藝術的角度解構酒店用光。“好的燈光設計應該是光與影的完美組合,適度的照明同樣重要”,余顯開認為,適度的光在今天來看,更應該是“少用一些燈具”,酒店的氛圍、意境需要更為恰當的燈具來表達,過多的燈光可能不僅不會錦上添花,更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光污染和均衡的破壞。
浙江省城建園林設計院光環境研究所所長沈葳先生以杭州市西湖國賓館的戶外景觀設計案例來探討園林式酒店景觀的設計思路。照明設計要依據整體的規劃設計效果,參照西湖整體低色溫的控制,“我們把國賓館的亮度區分為三個部分”,“綜合樓外部區域會用一些光影效果,突出安靜、雅致的氛圍,同時用一些光的處理手法在一些特殊的位置譬如連接處、通道處作一些引導的作用,而宴會廳作為一個會議的中心,采用金黃色的光打亮,通過燈光模擬再做一些深化的設計”。
沈葳認為,外部景觀照明應該同建筑的形態相協調,不能打破原有設計的結構、風格,同時照明應該具有一個“隱藏”的概念,突出發光的自然。
思索·工程—城市化項目管理
將照明的元素放到大型的工程項目管理中去的話,照明需要考慮的因素顯然放大到更多倍。文化、生活、產業、創意不一而足,來聽聽具備多年項目管理經驗的照明行業內外人士的探討。
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光環境研究所所長榮浩磊先生以“用光創造價值”為主題,闡釋光與文化旅游相結合的問題。城市核心地帶的公共空間照明,對于打造城市的公眾印象和文化特征已經越來越重要,夜景展示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核心價值在于保留真正遺存下來的文化特征。在考慮老百姓實際的需求還是尊重設計師的文化創作,榮浩磊認為可以見仁見智,“典型的文旅地產開發,在夜間可以通過光的篩選營造更喜劇更有沖突的環境,但在沒有核心承載物和較大體量的地方,這種沖擊雖然耗資巨大,但很容易變成一個娛樂快餐,不會有長久吸引力”,在一些相互關聯的建筑群之間,榮浩磊認為通過藝術化的律動、視覺變形,利用抽象的語言,在是與不是之間給人更大的想象空間,而不會使人容易生厭。
來自阿靈索斯的照明主任Mr.kjell Hult介紹了一種三方合作、并以參與燈光節促進公共燈光設計認識的模式。合作的三方包括阿靈索斯的代表、當地能源公司、國際照明設計師協會,帶領的學生團隊參與燈光節各個不同區域的燈光設計,并向媒體推介和接受公眾的評價,這種模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注意力并逐漸被北歐各國所采用,讓城市設計顯得越發常青。
澳大利亞LightPlan照明設計公司國際顧問團首席顧問、首席設計師James Wallace以“兩種文化-光的解說力量”為主題,James作為一個照明設計師參與到澳大利亞多個大型建筑設計里面,此次演講試圖從情感的渲染來對建筑物周邊作更動態的解讀,在這些情感表達中,也包括了些最新的技術展示。
其參與的一個澳大利亞城中心改造的項目包含了這種多樣的嘗試,“我們結合了澳大利亞的土著文化和當地的一些傳統意涵,再用燈光闡釋各個區域的內涵時會將土著文化和土著人認同感考慮進來”,節日、慶典、圖案各個不同的情景都體現在夜景照明設計的變化之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項目之中,設計團隊用一個非常豐富的腳本,包括365天每晚的夜景設置規劃,將照明設計融合起來,形成一個非常豐富多樣的文化表達形式。
來自國際城市燈光協會的Mr. Mark Burtonpage通過部分歐洲城市地下通道的場景改造來談城市照明的設計思路。在一些“黑暗、不安全”的地下通道中,設計師通過智能照明的規劃元素讓人們在這種光環境下比較認同和具有安全感,同時加入藝術的元素讓人們愿意更長時間的停留,不僅舒適還有文化認同。
古建筑照明一直是照明設計最看重功力的地方,也正是在古建筑中,照明影響著整個維度的內涵和水平,隨著傳統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復蘇,這一領域的設計經驗和教訓是不是更值得所有行業設計師所關注?
南京基恩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章先生在“古建筑照明實踐的經驗與教訓”中提到的古建筑“美感與特色”怎樣才能更好的體現出來,值得深思。他認為,“首先是要清楚整體的定位,歷史文化社會屬性都要考慮,當然最基本的要求是可以夸張,但不能改變”,在藝術的表達上,建筑的特色不能被個人的喜好所替代,用光尤其要謹慎。
陸章調侃,“最多見的是金黃色光,最萬能的是3000K光、最扎眼的是彩色動態光、最虛假而普遍的是綠色光、最摻人的是純藍及紫色光”,而往往角度的不一樣造成用光出現諸多偏差,他以瓦片燈使用為例,近看遠看視覺的差異讓很多設計師在這種燈具的選擇上走進誤區。
所謂追求的“震撼”、“高大新”“炫麗”其實是偽命題,陸章認為,細節處理會決定精美古建筑夜景照明整體效果的成敗,追求過多反而造成用光過于隨意簡單,容易形成敗筆。
深圳市燈光環境管理中心景觀照明部副部長鐘振宗先生分享了城市景觀照明管理的經驗和趨勢,他談到在城市景觀照明管理方面政府遇到一些難題,景觀照明的設施產權歸屬較多,導致在景觀照明管理主體方面沒有明確的單位和管理的主體。這樣造成一個現象,可能單個樓體景觀照明設計非常好,但是與周圍環境相比卻顯得格格不入,這就需要整體的規劃。而像后期的維護工作,包括政府部門出資的部分景觀照明設施,很少得到對應管理處的配合。目前深圳政府除了開始逐漸完善景觀照明管理辦法,擬定的《景觀照明設施維護考核辦法》開始對維護人員、設備等進行量化,對維護工作有細化要求,也開始嘗試城市樓宇一體化改造進行電費補貼,并可以委托大廈管理處管理。另外,后期維護過程中,多渠道進行巡查、人工巡查、三遙控制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定點巡查、無人機定航巡查、智能燈具、智能控制系統等也開始參與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