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LED照明企業國際市場活躍
摘要: 近年來,對眾多中國LED企業來說,千萬里外的海外市場,卻更像是一片可以自由飛翔的廣闊天地。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LED制造企業,不少企業出口占據了50%~70%以上的比例。
近年來,對眾多中國LED企業來說,千萬里外的海外市場,卻更像是一片可以自由飛翔的廣闊天地。珠三角地區和長三角地區的LED制造企業,不少企業出口占據了50%~70%以上的比例。
業內人士分析,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國內市場發展目前相對來說并不十分成熟;二是從全球范圍來說,很多國家都在加緊立法,鼓勵使用節能型光源。同時,由于LED產業發展不僅對照明和半導體產業具有戰略帶動作用,而且還會引發家電、汽車、手機等一系列終端消費品的技術變革,因此世界各國政府均加大對LED產業政策的扶持。
促使我國LED出口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國外市場對環保意識接受的程度高,對較高的價格接受程度也較國內更高—國外市場,已經出現了大量的LED家居燈飾(以LED作為主光源)另外,與中國相比,海外市場的價格更高利潤也更加豐厚,并且款項的回收周期也更短。
從出口國家和主要產品上看,中國出口還是以封裝和應用環節的產品為主,經過前期的摸索,國內LED照明企業已在國際市場上表現十分活躍,并已出現了一些優秀企業,出口國家則多為歐美如德國、英國、荷蘭、美國以及南非和中東等國家和地區。
歐美市場緩慢復蘇,并致力于室內LED推廣
目前,歐美市場經過金融危機的震蕩,已呈回暖趨勢。其中北美和歐洲是國照明產品的主要海外市場,以美國來說,新一屆總統奧巴馬對節能與綠色環保非常關注,美國LED市場正迅速崛起,另一方面,社會成本過高也使“美國制造”競爭力并不具優勢。而北美和歐盟市場對產品質量要求也比較高,分別要求UL和CE認證,還有歐盟市場的ROHS認證。
歐美國家在芯片上擁有很強實力,并致力于室內LED推廣,但在室外LED路燈方面涉足不深,中國的LED路燈擁有很廣的國際市場。但進入國際市場,LED路燈技術必須過硬。
另外,LED裝飾燈市場上,出口歐美國家多年的真明麗照明的一位高層認為,這個市場空間仍相當大,未來這項業務上的成長仍會相當可觀。據統計,目前,真明麗公司的產品已暢銷美國、歐洲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圣誕燈飾產品占全世界燈飾市場的60%
日本市場,LED燈泡占有率升至50%
由于日本電費相當昂貴,省電成為日本消費者相當在意的元素,加之日本政府將LED燈泡納入實施期限延長到2011年底的環保點制度積分補貼范圍,補助政策激勵下,日本市場成為2010年以來LED燈泡銷售最亮眼的市場。
根據日本GFK調查公司的調查數據,LED日本燈泡市場的占有率已從2009年的0.01%迅速提高到2010年2月份的10%2010年上半年日本的LED燈泡銷量占燈泡總銷量比重一下子上升到50%這給整個LED業界和投資者很大的想象空間。
新興市場日益凸顯重要性
2008年以來,由于歐美市場受金融危機影響需求有所降低,全球新興市場的重要性也日益受到制造商關注:南美和南非市場近年來發展較快,中東市場對低價位產品有大量需求,此外,俄羅斯和東歐也是一個潛在大市場,許多企業也已表現出對俄羅斯和東歐市場的興趣。
以中東為例,目前阿聯酋和海灣地區其它國家正處于經濟繁榮時期,零售、貿易與房地產業的發展帶動了照明設備的需求,同時迪拜與阿聯酋其他地區人口的增長也帶動了照明設備行業的發展。
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大劇院燈光工程項目是深圳萬潤參與全球市場競爭的代表性項目之一。這座因為《天鵝湖》享譽盛名的芭蕾舞劇院,由俄羅斯總理普京親自題詞,堪稱世界最高雅的劇院之一。甲方對劇院內的光景設計要求非常苛刻,經過層層嚴格的測試和篩選,萬潤最終從眾多國際品牌中脫穎而出。
再看印度市場,目前印度80%照明產品從中國進口,印度市場上,LED燈室外運用空間巨大,而印度政府正考慮把傳統的照明系統轉化為環保節能的LED照明系統,預計印度LED照明市場年增長率將達41.5%并將一直持續到2015年。南美,真明麗從去年開始即已逐步加大對以巴西為首的南美LED照明市場的拓展開發力度,目前巴西中心城市圣保羅市的第一條LED隧道燈工程就是香港真明麗集團旗下銀雨照明做的AyrtonSenna隧道是整個南美第一條使用LED隧道燈具的高速公路,LED照明應用在隧道和公路的標志性工程。
南非市場,也有中國企業的活躍身影,雷士照明的副總裁張清宇表示,目前南非已成為雷士銷售額最好的海外市場之一。南非,雷士經銷商經營模式日趨成熟,目前主要有批發渠道、專業渠道、現代超市渠道等。
LED企業創造新優勢
目前,雖然世界經濟復蘇進程緩慢,仍有很多不確定性,但總體來說,目前出口仍是中國LED企業參與全球化競爭并占有市場份額的重要一環,且存有巨大商機。
面對商機,中國如何迅速創造參與全球經濟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對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未來五到十年里,中國低成本優勢將告一段落…中國參與全球經濟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從競爭模式轉變來說,應該從代工模式轉變到自主生產模式,從價格競爭模式轉變到差異化競爭模式,從簡單模仿模式轉變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和組織創新模式上來,實現技術含量、增值能力從低端到中高端的轉變。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