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光源企業:這筆生意“不劃算”只賺吆喝不賺錢
摘要: 百人盛宴,千人訂貨,人海戰術,集中作業,行業一片風光火熱。然而,風光的背后掩蓋不住背后賬單的尷尬,高昂的渠道建設費用,以及低得不能再低的利潤毛利,使得企業在媒體聚光燈下不得不強顏歡笑。
百人盛宴,千人訂貨,人海戰術,集中作業,行業一片風光火熱。然而,風光的背后掩蓋不住背后賬單的尷尬,高昂的渠道建設費用,以及低得不能再低的利潤毛利,使得企業在媒體聚光燈下不得不強顏歡笑。
A公司是國內的一家照明企業,上世紀90年代末A公司靠傳統節能燈起家,借勢10多年黃金發展期。如今公司從一個小作坊,成長為擁有600多人,年銷售額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海外OEM一直是A公司的主要業務,其產品涵蓋日光管、球泡、蠟燭泡等通用型燈具,產品單一化配合規模化生產,使得A公司的生活簡單而滋潤。
2010年A公司切入LED照明領域,并在銷量上有所成效,然而國際環境的不景氣以及OEM的局限性促使A企業想在國內市場擁有自主品牌,2012年,A公司開始自主品牌之路的小心嘗試,公司已在內地的浙江、江蘇、山東、河北等8個區域成立了運營中心,分布于各地的銷售網點已達400多家,2013年,國內LED照明產品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
A公司總經理李總表示,目前LED日光管、LED球泡等LED光源類產品的利潤率在20%-30%左右,別看企業外表很風光,事實上將生產、品牌宣傳以及渠道開發等方面的各項成本一一除開,一年下來,利潤并沒有多少。接下來,李總便給筆者細細算起了該司的成本利潤賬。
全國400多個網點,主要分布在華東、華北、華中等區域市場三線市場和縣級市場,2013年400多個網點銷售額在7000多萬。作為制造型企業,設備、原材料等生產成本永遠占了大塊頭。2013年,A公司在原材料購買、工人工資等用于生產方面的成本約占了60%,再加上各項運營、管理支出,成本已將近70%。
除開這些,品牌意識、服務理念非常強的A公司每年年初的年度財務規劃中,都會撥出上年度銷售額15%的費用用于廣告宣傳、市場推廣、品牌建設以及渠道開發和維護。具體如下:
客情維護:
400多家銷售網點,依照客戶的潛力大小、銷售貢獻值高低等指標,A公司將其劃分為A、B、C三個等級的客戶,不同等級的客戶,銷售人員按照不同的頻率進行拜訪。拜訪客戶,就涉及到差旅費的問題,據李總透露,每個銷售人員每天的差旅費用大概是200多元,一個月下來大概就是6000多元。
目前,A公司有30多名的業務人員,每月的差旅費約18萬元,一年下來不低于200萬元。
品牌宣傳及推廣:
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行業影響力,A公司參加了光亞展、燈博會等展會,并與行業媒體展開合作,此項的費用預算約80萬元。而全國性、區域性的經銷商會議總共投入也達到了300多萬元。此項合計共約380多萬元。
營銷人員工資支出:
在營銷人員工資支出方面,目前業務人員的底薪在3000元左右,提成點1%-3%之間,A公司銷售人員按2%的比例進行業務提成。一年下來,每個銷售人員業績一般在200萬-300萬之間,30多人的工資和提成加起來其開支費用在240萬-300萬元。
促銷活動費用清單:
如果以每場促銷活動4000元計算,2013年全國240場促銷,此項費用總投入接近100萬元。
新店開業策劃費用清單:
如果按一年開拓新客戶250家、新店開業5000元進行保守估計,此項的費用支出約125萬元。
合計下來,要完成7000萬元的銷售目標,僅用于市場推廣、渠道開拓和維護這方面的費用就已達到1000多萬元,企業利潤空間嚴重壓縮,由此不難一窺光源企業的艱難。[NT:PAGE]
賬單的背后
很多人以為家電行業的利潤偏低,只有5-7%左右,而照明行業則多得多,但在實際運作過程中,卻大大不一樣。單件產品毛利率低,但是產品定價高,一件賣1000多元毛利率只有5%的產品,與一件賣30元毛利率有30%的產品賺的錢多得多。
另外,照明行業的壁壘其實不像產品那樣子小,每個應用場景都要相對等的燈具。歐普照明中國區CEO丁龍表示,行業里飛利浦有10000多個品類,歐普也有10000個左右,而雷士有30000多個,銷售額就是從每一個品類產品一點點累積出來的。每一個品類產品在每一應用場景怎么運用怎么做,都需要去考慮。
產品種類的繁雜,使得企業生產以及渠道開發和維護成本上升,而在產品價格上,終端商家要是沒有個30個點以上,很難賣得動。
LED光源類照明產品,其毛利潤一般保持在20-30%之間,而渠道建設的開銷一般占到總毛利的10%以上,木林森照明總經理林紀良表示,2014年木林森的銷售目標是12億元,花在渠道建設上的費用則高達2個億,其渠道營銷投入可想而知,有噸位才有地位,最后的一切都由市場來決定。目前木林森在渠道網點已達到6000-7000個網點,接下來將往三四線市場滲透,預計達到15000個。
目前LED光源類主要以LED日光燈、LED尖泡、球泡類為主打產品,新晉品牌以木林森、長方照明、億光LED照明等為主要代表,傳統品牌以佛山照明、國星光電、歐普照明、雷士照明等國內品牌。中山市百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建華表示,新晉品牌憑借自身在LED領域的專業及雄厚的實力在國內市場攻城略地快速滲透市場,傳統品牌憑借自身多年的渠道優勢直接進行產品轉型。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廠家為了搶占市場不得不壓縮利潤空間,有些廠家可能連10%的利潤空間都沒有,市場上甚至傳出有個別大公司在虧本做市場。LED光源產品毛利率比傳統產品還要低,不少轉型的企業出現"水土不服"現象,紛紛尋找新的突破點,從技術的更新,到原材料的更換,比如一些企業逐漸從鋁材燈體完全向全塑系列轉型。以日光管為例,一些企業正從鋁材燈體向全塑光管轉型。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從起初的充滿希望,到如今的價格血戰,LED讓許多照明企業坐了回“過山車”,轉型之后愈加脆弱唯有咬牙堅持,許多照明企業還在堅持的走在LED“獨木橋”上,只賺吆喝不賺錢,成了行業另一種怪象。
結語:
LED讓行業人看到了機會蜂擁而入,既然是個機會,那就看誰堅持到最后了,跟企業的品牌定位,成本控制、渠道建設,品牌投入息息相關;回身反顧LED器件原料乃至展會服務的“繁榮”,正如電商炒火了物流、包裝、廣告設計等配套產業,那么LED帶來的機會就一定是LED本身嗎?虧著賣的LED光源產品或許是最好的說明。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