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4日,南網光亞照明研究院在上海國際照明展同期舉辦《光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主題論壇。邀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高級工程師趙曉鶯博士、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顯示與視覺健康創新分會秘書長黃衛東博士、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幼生教授以及廈門市LED促進中心主任何開鈞教授,從照明與顯示兩方面,探討影響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針對創造健康光環境提出建議。
粵港澳視覺健康創新聯合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幼生教授,分享的主題是《面向青少年視覺健康需求的照明要求》
以下為王幼生教授的演講概述:
在原始社會時沒有人工照明,到了用火的時候已經進入古代文明了,到電燈時已經進入到現代文明,環境從純戶外環境到了以戶外為主,有戶內。現在主要工作環境在戶內,今天可能一天都在戶內,可能只有10來分鐘、20分鐘在戶外,因為你要走出去到地鐵站,就那么一點點距離了。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方式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了晚上都不睡覺在那里挑燈夜戰,不眠不休,我們究竟出現了什么問題?
剛才講到標準,教室的照明標準是什么?比如照度不能低于300,色溫是3300~5500,顯色指出不小于80%,采用直管形稀土三基色熒光燈照明。這個是2010年的標準,家里面的標準沒有,只能說出一些指引,讓大家注意燈應該怎么放,這是完全沒有標準的。
我們看看如果戶外活動很少、很低,看近的活動又很多的時候,這個近視眼的發生率是最高的。如果看近的活動盡管很高,但是它的戶外活動也是很高的時候,它的近視眼的發生率并不高。這樣說明了一個問題,戶外活動對于預防近視是有效果的。所以,我們后來的研究表明,大概每天兩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就可以有效地降低近視眼的風險。
有個問題,戶外活動究竟是通過什么途徑能夠預防近視眼呢?現在有很多學說,目前最多的是多巴胺,現在認為光照可以導致視網膜上面的多巴胺含量的增加,多巴胺又能夠抑制眼軸增長,近視眼就是因為眼軸增長了,多巴胺的生成、它的濃度增高、活性增高是跟光照有關系的,所以在戶外光照時多巴胺會更多一些。還有的認為,在戶外時它的調節需求比較少,因為強光導致了瞳孔縮小,調節增強,景深增大,或者體育活動本身起到的預防近視的作用。喜歡運動的人會知道,天天運動,這幾天下大雨沒地方運動,渾身覺得不舒服,因為運動會成癮。因為運動也會造成多巴胺的增高,多巴胺有成癮性的,而且多巴胺可以讓你興奮,讓你開心的。戶內和戶外的光譜不一樣,紫外線強度也不一樣。還有是褪黑素。有動物實驗表明形覺剝奪眼軸會增長,近視屈光度增加,近視眼就發生了,這個時候它的視網膜中褪黑素活性降低。這里面會不會有關系?或許有。所以戶外活動跟近視眼的關系可能不是一種因素。
回頭來看,戶外活動在什么狀態下?正午陽光直射有這么亮,但是我們不主張在正午時跑到太陽下面去。如果太陽對視網膜多巴胺生成有好處,我們看看行不行?也是不行的。在這里我想提出一些我個人的想法,不一定對,大家可以討論。自然光的動態性,季節的不同、時間的不同,光都是不一樣的。戶外活動,我們祖先在戶外的時候都是在動態的光里面生活著的,但是目前戶內的照明都是恒定的。還有區域,南方跟北方也是不一樣的,平原和高原也是不一樣的,還有天氣不一樣,還有地形地貌不一樣,所以自然光不是一個恒定的光。我們可否用一種,比如我們認為哪一天光線最好,就用那個光整天照著我們的孩子,有可能是不對的。
剛才講了,光對心理的影響,今天陰天我覺得很不開心,今天是大太陽陽光燦爛、天空晴朗我就覺得很開心。光對我們的心理是有影響的。日夜的節律也是有影響的,年度的影響有沒有我們不清楚,月度的影響有沒有,我們不清楚,或許有,很有可能有。
理想的光應該節能、環保,有足夠的亮度,沒有頻閃,均勻度好,光譜接近自然光。顯指大于80%,色溫在3300~5500之間,同時還建議要符合自然和人體節律的動態性,還要跟所在地區的季節與時間相適應。戶外光如何抑制近視的發生呢?現在比較公認的機制有兩個:一個是強光照射使瞳孔縮小。瞳孔縮小使景深加深,模糊減少(特別是由于離焦而導致的模糊被減少),所以能抑制近視的發生;二是強光下人體尤其是眼部多巴胺釋放增加。多巴胺作為視網膜上光調節釋放的神經遞質,可提高日間視網膜功能,提示多巴胺可能是戶外活動對近視起延緩作用的因素之一。視網膜內多巴胺水平的增加會激活存在于整個視網膜的D1和D2多巴胺能受體,并產生這樣一個信號:一旦眼睛達到正視化,就會抑制眼球的軸向生長,從而預防近視發生。
“2019光環境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嘉賓演講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