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網紅之城西安又有了新搞作,其碑林區一處大型兵馬俑燈光互動裝置,驚艷了全人類。不僅引得上百家媒體爭先報道,還上了微博熱搜榜,甚至有網友蠢蠢欲動,都想把自己帥氣靚麗的臉蛋在十三朝古都的市中區亮足三分鐘。當然,也有網友稱,如果你恨誰,就把誰的照片帶上,畢竟再標致的五官,也遭不住這噼里啪啦的一頓放大。還沒等網友完成壯(tǔ)舉( cáo),這兵馬俑燈光互動裝置就下架了。從“變臉”到“沒了表情”,也就一夜之間的事。有時候,不得不感嘆網友的洪荒之力,真是摧枯拉朽。至于后面爆出來,此作品有抄襲之嫌等亂七八糟的事,講真,我一點也不意外。反正,西安借此又紅了一把。至于,是抄襲還是模仿,這是一種很微妙界限。但是,與其去考究到底是抄襲還是模仿,倒不如去想想,到底是什么阻擋人們破舊陳新的路子。過去這兩三年,中國景觀照明行業井噴,這樣的行情也許還將持續一段時間。那么,井噴之后呢?我想,將是回落,也將是沉淀。許多人詬病當下城市景觀照明的膚淺、浮躁。因此,我們調研了全國十幾個主要城市的夜景照明,在梳理了與上百名城市照明建設者的對話之后發現,所謂的膚淺,是因為我們缺少對城市文脈的審視和解剖;所謂的浮
躁,是因為我們缺少探究真正意義上屬于城市肌理的夜景風貌。所以,我們看到的東西,要么是虛于表現,缺少刀刀見肉的狠勁,少了干脆潑辣的生命活力和創作活力;要么是拿來主義,缺少策劃文本和技術文本,就像西安的變臉裝置。
目前,關于這種現象的反思已不再新鮮,但是,我覺得這是一種可喜的現象,我們需要提醒自己,我們沒有權利袖手旁觀,坐待行業自己變好,我們有責任竭盡全力,去推動行業向更好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