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光計》第一期:城市符號化照明之淺談
摘要: 本文試圖從單體的建筑生發出一系列的思考,對于城市空間的集群化建筑照明的整合和重新梳理提供借鑒性參考,對于建筑師與照明設計師的對應關系提出新的看法,以便設計師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專業環境。城市照明的積極意義在哪里?如何構建起令人賞心悅目并深入人心的城市夜環境現象?結合歷史與發展來分析中國人對于城市以及建構物的獨特情懷,從社會學和方法論上尋找到城市照明的積極因素,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宗旨。
欄目簡介:
“巡光計”是一檔關于中西方城鄉照明現象學的思考型學術訪談欄目。專欄的主持人試圖用綜合的多種語匯來探討發生在中國大地人文背景下的城市和鄉村種種照明問題,這其中涉及到社會學中的田野調查、歷史學中的脈絡關系、政治學中的主語賓語。但卻不是簡單的數據排列組合,也不是泛泛而談中的不切實際。總是想用一種盡責的態度講述眾多光明與黑夜的故事。
既然是“巡光”,就有梭巡徘徊之意,也會有冒談語失之舉。照明設計在中國本身就是一個新生事物,城鄉照明的發展與前景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思考命題,同樣關聯著國計民生。可以說照明設計師的責任攸關重大。
既然是“計”,也就有“問計”與眾多先進的態度和謙卑。“計”有計劃、籌謀、度量、核算、主意等等多意,以能為照明設計謀一“計”的誠懇,必將呼喚出更多的遠見卓識,激起更大范圍的討論和觀點碰撞,則成計矣。
主持人:
江海陽 福建工大建筑設計院城市照明研究所所長 一級照明設計師
《巡光計》第一期:
城市符號化照明之淺談
文/江海陽
導讀
本文試圖從單體的建筑生發出一系列的思考,對于城市空間的集群化建筑照明的整合和重新梳理提供借鑒性參考,對于建筑師與照明設計師的對應關系提出新的看法,以便設計師更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專業環境。城市照明的積極意義在哪里?如何構建起令人賞心悅目并深入人心的城市夜環境現象?結合歷史與發展來分析中國人對于城市以及建構物的獨特情懷,從社會學和方法論上尋找到城市照明的積極因素,這是本文所探討的宗旨。
夜間建筑的視場作用
建筑在夜間缺乏光照的情況下,呈現出輪廓感和平面化,是一個沒有三維視覺感受的空間阻隔面。這是夜晚建筑完全不同于在太陽光照下的形象,我們可以稱其為“黑體(面)。”
(圖1)
任何的光賦予物體之上都會令人感受到立體和實有。諸如月光和環境光。如果不是在刻意做照明的前提下,建筑將微弱地呈現一定立體和細節。原則上在城市中純粹的“暗夜”是不存在的。我們生活的城市在當前基本上被各種環境光干擾,以至于城市的天空呈現弱彩色,近距離的城市建筑可以識別更多細節,遠距離尺度的建筑因為光線暗淡才會出現“黑體”感,在空間界面上眾多建筑堆疊,而前后層次并不突出。(圖2)
在城市的制高點俯瞰城市建筑集合的時候,基本上是“黑體”的連續,黑體的窗戶內透光構成“黑面”與“白點”的圖底關系。而道路形成發光的框架,將“黑面”切割成若干塊狀物。在這個尺度上看城市照明只能是宏觀感受。意象與具象,意義與價值,協調與混亂都不再重要。比如從重慶的鵝嶺公園上看城市夜貌,就能發現山城重慶與別的平原城市之間的地貌差別,突出地體現在夜景照明上。重慶的城市照明層次更立體,遠近關系,虛實重點,兩江動線,光色分配,城市眩光等等成為視覺特點,城市的生動性和耐讀性都得到加強。這種山地城市的特殊性就以照明的形式很好的表現出來。如果沒有城市照明,就沒有重慶城市夜晚空間的錯綜之美。
(圖3)
裝飾光與功能光
西方的傳統城市在夜景照明上的手法非常簡單,他們重視的是光的空間存在性與合理性。所以在歐洲的城市你很少見到為裝飾而裝飾的光,建筑照明能將功能性照明與審美性照明結合在一起。歐洲的城市歷史延續性很好,保持著數百年以來發展的文脈印跡,傳統古典建筑自身元素豐富,立面上層級明顯凹凸感強,且色彩以米白色為主,這種形態本身就能用最簡單的照明手法渲染出體積感。歐洲很多城市采用無截光的開放型鈉燈景觀燈做道路照明,再加上街道尺度較窄,燈具與建筑的關系密切,以至于建筑通體都能照亮,這形成了古典建筑的特色。或者用大功率投光的手法對建筑整體投亮,這和用路燈照明在視覺原理上是一致的。
(圖4)
中國人的審美意趣和西方人頗為不同,我們更強調形與制。同樣是歐式混搭風格建筑集合群,在上海外灘,中國人喜好的照明卻是用小型投光燈安裝在建筑上,層層將建筑細節刻畫出來,以烘托建筑的層次感和局部美為喜悅,形成金碧輝煌的視覺感受。
(圖5)
法國的德方斯作為巴黎新區,代表了現代巴黎的活力和未來意識,同樣在歐洲諸多城市新區都沒有類似與中國人的熱衷于做城市建筑裝飾光的現象。
中國古典建筑立面層次較弱,高度低矮,是一種水平的延展性形態。這和歐洲建筑多為高聳有不同的視差。中國人講究倫理,西方人強調神性,所以說“水平是秩序,垂直是欲望”。中國古典建筑如果不能用光組合投射,將彩畫、斗拱、額枋、駝墩、雀替、牛腿、屋面照亮,就不能反襯出精細感和色彩的飽滿感。中國人的這種審美經驗促使照明設計師將裝飾刻畫的藝術手法運用在高層建筑上,不管是辦公還是商業,住宅或者文教,我們習慣性地想去突出提亮細節。
(圖6)
無意識照明與有意識照明
這就有了一個問題,我們做的是有意識的照明還是無意識的照明?
首先談一下建筑師和照明設計師的關系。作為三維實體的建筑,其定義是“一個防熱、防冷、防雨、防賊、防窺探的掩蔽體,它是光線和陽光的接收體”(勒·柯布西耶)。一切偉大的建筑師所設計的建筑都是向著太陽生長,這句話巧妙準確地反映出建筑存在的本質,“向光”和“獨立”是建筑的兩大特征,至于維特魯威說的“堅固”,“實用”和“美觀”只是建筑的使用狀態。其實我想說的是一切偉大的建筑師考慮的光絕不僅僅只有自然光,從根本上說,光不分人工和自然,只是人將其界定了發光源的形式,對于自然光和人工光來說只有一個區別,那就是光源——遠近以及作用的大小。
(圖7)
向往陽光的建筑從構筑起來以后,就勢必遇到夜晚的它以什么面目出現的問題。人類對于照明的利用經歷了天然取材到技術加工的不同時期,宋代以前城市施行宵禁,里坊將人圈禁在狹小范圍里,城市無所謂照明與否。1417年倫敦要求居民在室外懸掛照明燈具,1784年英國人發明了煤氣燈,1865年上海的街道開始使用煤氣燈,1882年第一盞電燈在上海點亮。1989年上海外灘實施建筑照明景觀改造(摘自許東亮《光的理想國》)。城市的照明是隨著市民經濟生活的需求而逐步發展。今天也如是,正是蓬勃發展的夜間經濟帶來了城市照明的勃然興起。
傳統的建筑照明手段提倡尊重建筑師的本意,也就是附和建筑師對于建筑設計的權重——哪里是最美的細節,哪里是概括的整體,哪里的造型突出,哪里的姿態曲折。面對一個建筑,準確地說是面對一個巨大的物態,不管是弗蘭克·蓋里的巴塞羅那魚,路易威登博物館,或者古羅馬的斗獸場遺址,照明設計師都是需要考慮建筑的形式、體量、構件和材料,盡力去做一個符合建筑本意的照明場景,以將建筑在白天的形貌延續到夜晚。在這樣的工作中照明設計師其實是建筑師的附庸,是建筑的配套設計,從本質上忽略了空間光環境的綜合多維需求。
(圖8)
我一直說照明設計師是偉大的,因為我們在設計“光”,“光”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我們無法改變光的傳遞以直線來進行,但我們可以借助配件,比如光源、反射器、透鏡、濾鏡等等光學原理對光進行改造,讓光的強弱、大小、配比、組合能按照設計師的意圖呈現。我們提供不同的光現象設計,諸如功能性和安全性,趣味化以及對于光明的想象力。
當代的建筑設計無法避免地走向“符號化”過程。早已不是“形式追隨功能”與否的二元論時代了。形式和功能既對立又融合,形式可以作為功能存在,功能同樣可以用形式來實現,建筑的獨立性比中世紀的哥特建筑更張揚。以上海浦東高密度的超高建筑集合為例,不同的建筑形態薈萃在一起,所形成的只有反映著當下時代的怪異,如果說這就是代表經濟的活力,或者城市的進取精神,那注定幾十年以后這一切都會遭受批判和拋棄,因為這種繁榮建立在高能耗,不人性的基礎上。這是集中化經濟膨脹所帶來的城市形態過分收束,城市被壓縮在某一個點上,過度擁擠所達到的人口臨界點日益夸張,我們可以從上海浦東的照明現場看到這種城市發展矛盾。
(圖9)
可以這樣說,單純依賴于建筑本體表現的照明是一種“無意識照明”,他們只表達建筑的存在感,而缺乏精神感召性。他們創造了建筑視覺的“美”或者“不美”,卻是一個個體事件,不能和城市空間產生關聯,不能表達城市核心價值,多個“無意識照明”的組合就是一場混戰,在這個空間層面上誰都不理誰,令觀賞者的視場一片擁堵。
(圖10)
什么是“有意識照明?”重視照明環境的區域文脈,提升空間表現力,重視不同落差和體量的環境的協調性,建立起連續的美學畫面,這就是“有意識照明”。城市是多種建筑聚集的產物,單一的建筑在宏大的城市中不能做為孤立存在去設計,而要呼應到周邊的區域文脈和場所精神,然后再考慮項目本身所包含的屬性和業態定位。比如一棟位于廣州市廣州大道上的高層建筑,先要考慮到城市所賦予此塊空間的特定氣質,珠江邊?花城廣場?廣州中軸上的新舊延續?定義空間所包含的特定意義。再結合這個高層建筑的項目屬性,是酒店?是辦公?是商超?是住宅?不同功能需求的建筑有著不同的表達手法和情感訴求,在這個基礎上,照明設計完成一次具備符號化和圖形化的建筑立面效果表達。這是一種有意識的照明設計。
(圖11)
對于空間來說,建筑設計是從無(場地)到有(元素,符號,體量)的一個構筑過程;室內設計也是一個從無(內六面)到有(材質,造型,色彩)的裝飾過程;唯有照明設計是一個從有(環境載體)到有(光,色,影)的再造過程。照明設計師用燈做畫筆,光做顏料,在環境載體上繪制一幅“圖像”,這幅圖像就是一個符號,而這個符號傳達給我們很多意識——審美、聯想,甚至喚醒我們的情感,產生超越的價值。這就是照明設計的偉大之處。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