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夢想照進現實——六層碉堡變形記
摘要: 從接到改造任務,到設計方案,再到舊建筑改造與室內施工,謝英凱率領設計團隊用35天時間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設計改造。他們完成了委托家庭“5+1+1”的住房需求,將這個小小的碉堡樓改造成為六層錯層小洋樓,讓這個家庭中所有有血緣和無血緣的親人都可以住在一起。
項目信息
項目地址:廣州市荔灣區西華路210號
業主:丙哥
設計單位: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
主設計師:謝英凱Thomas
設計團隊:May、Titian、Kinki、Keavy、Suki、Jaimin
項目經理:Joanna
現場統籌:Andy
完工時間:2015年7月
35天設計施工
38度高溫工地作業
210號舊屋的期盼
6個人堅守在一起的心愿
只為
每一個充滿希望的夢想
每一分需要守護的回憶,
每一個需要守護的未來
每一份需要堅守幸福的力量
項目背景
2015年夏初,湯物臣·肯文創意集團執行董事、設計總監謝英凱應東方衛視《夢想改造家》節目組之邀,為廣州荔灣區西華路一處瀕臨危房的舊宅進行改造。
從接到改造任務,到設計方案,再到舊建筑改造與室內施工,謝英凱率領設計團隊用35天時間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設計改造。他們完成了委托家庭“5+1+1”的住房需求,將這個小小的碉堡樓改造成為六層錯層小洋樓,讓這個家庭中所有有血緣和無血緣的親人都可以住在一起。
委托家庭現狀
本次改造的舊宅住著丙哥夫妻和三個孩子,和一位照顧他們的保姆蓮姨。雖然丙哥的房子有6層,但總面積不足60平方,可以說,一層樓只是一間小小的房間。隨著孩子們長大,丙哥只能讓照顧了自己家整整十年的蓮姨搬出去,真實版“姚姐”揮淚離開。對于這家人來說,改建出一棟可以住下六人的充滿“人情味”的房子成為關鍵。
改造前居住現狀
1.五十多年的危房,家門口的公交車經過都能讓整棟房子“顫抖”。丙哥的裝修相對簡易,樓道裂開,房間橫梁不牢。
2.滿足丙哥夫妻、高中兒子、雙胞胎女兒、保姆蓮姨及蓮姨家人的居住需求(6人,5個獨立空間)。
3.六層跨度,樓梯多、窄而陡。
4.在白天不開燈的情況下,房間的采光問題原形畢露。
5.四樓陽臺改造的衛生間,房頂低矮漏水,臺風天必須加固。
6.二樓客廳窗外就是大馬路,噪音很大。
7.情感需要溝通,丙哥希望有一家人團聚互動的空間。
8.丙哥喜歡制作藥酒,由于儲物空間不足,瓶子只能堆積在一起。
項目改造難點:
?獨立的生活空間
不論是丙哥夫婦、大兒子、兩個女兒還是蓮姨,都需要獨立空間。
?衛生間的改造
之前六層樓只有一個廁所,兩個淋浴房。一大早大家常為搶廁所犯愁。
?樓梯的改造
樓梯太陡太窄,上下非常不方便,從六層下到餐廳吃飯要3分鐘。
?儲物空間
家中雜物繁多,需要大量的儲物空間。
?頂層防雨
六層的樓頂經常被垃圾堵塞,導致下水不暢通,雨水常常滲漏到屋中。
?噪音
因為房屋臨街,窗外車流噪音非常大,甚至到凌晨4點還能感受窗外川流不息的車輛經過。
?通風采光
原本空間窗口狹小也少,做個飯還經常油煙倒灌。
改造后實景
一樓梯隔間改造
一樓的玄關處通往2樓的樓梯前移,采用電動樓梯,然后在樓梯背后還給丙哥的留出了一個手工室。
設計師在二樓原先的窗戶擴大,讓整個空間更為亮堂。此外,他還在通往三樓的樓梯轉角處新開一扇窗,這樣一來,二樓的客廳就實現南北對流。
丙哥夫婦的臥室在三樓,除了鋪設榻榻米增加了大量收納儲物的空間外,設計師還在臥室外設置了獨立的洗手間,而更為私密的淋浴房則設在了臥室內向南的角落里,這樣既方便了客人使用洗手間,又讓丙哥夫婦的隱私得到尊重。
在四樓,設計師專門為3個孩子辟出了一個公共起居的陽光房。錯落的臺階彰顯著年輕人的活力與隨性,平時三兄妹可以在這里招待同學。
自己也是雙胞胎之一的設計師謝英凱非常能夠體諒雙胞胎姐妹的心情,在她們共同的房間中安置了活動折疊門,在需要的時候就能拉開形成獨立的私密空間。
沙發后隱藏著屬于兒子的床,兩旁的活動墻一拉就是兒子夢寐已久的私密空間。
頂層五樓是獨屬于蓮姨的空間。設計師專門為古稀的蓮姨設計了高低、色彩錯落的樓梯,老人上樓既不累,也不容易看錯顏色踩錯踏板,十分安全。
向南的陽臺讓五樓一點也不顯得悶熱。陽臺既可以洗衣、晾衣,還能作為交際的公共空間,當蓮姨的兒子、女兒來探望她時可以在這里聊天、拉家常。高低推拉床讓蓮姨的親屬探望時有了落腳之地,也讓蓮姨有了家的歸屬感。
細節改造
丙哥是一位“愛你在心口難開”的父親,對于孩子的贊美和愛永遠藏在心中。為此,設計師在大刀闊斧改造的同時,也細心地收集了丙哥一家人溫馨的點點滴滴,做成裝飾永遠地陪伴他們。設計師將丙哥收藏了十多年的“寶貝”——孩子們的乳牙封存,與丙哥一直想對孩子說的話,“醒目叻仔(兒子好棒!)”、“叻女(聰明的女兒)”放在客廳最顯眼的地方。
丙哥夫婦房間的床頭柜上放著丙哥兒子與女兒的照片。他們的舊物——算盤也被做成床頭裝飾物。
客廳的櫥柜里擺放著丙哥招待朋友用的釀酒。
舊地磚也被做成了裝飾品。
燈光改造
改造前的房屋陰暗潮濕,白天采光嚴重不足,夜晚室內的照明也昏暗不明,主要的照明燈具以傳統的節能燈為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通過擴充窗戶增加自然光的引入,解決白天的采光和通風問題;而在室內空間的照明上,設計師則根據室內的整體設計風格,一方面采用漫射光營造明亮舒服的居家氛圍,另一方面,又在客廳、臥室等區域,采用吊燈重點照明,外型別致的燈具也成為家里的裝飾品,一舉兩得。
改造心得
戶型是算常見的二層小樓,但因為后來業主自己進行了改建,隔成了六層閣樓,所以從內部格局來說是比較“嚇人”的,多年生活雜物的堆積讓家里的可用面積變的非常小,加上孩子長大后需要各自獨立的空間,所以第一次去看房子的時候還是被業主生活的現狀所震撼的。
當時東方衛視節目組找到我說有這樣一個節目,我覺得定位非常打動我,作為我個人來說,因為職業的發展和公司的運營一直都在做商業項目,沒有做過私宅項目,所以這一次的改造對于我來說從項目業態上是我想要挑戰的;另一個方面,一個設計師如果只是在城市中做了很多項目,但并沒有給這個社會留下些什麼,我個人覺得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我想盡自己所能為社會做些什麼,公益設計也是我對自己的一個小約定。
基于這樣的背景,我是很想挑戰《夢想改造家》這個項目的,加之后來了解到委托家庭的情況,非常受觸動,很想為這個家庭做些什麼。
整個過程中方案改過幾次,改方案的原因主要是老建筑結構,拆開以后才看到真面目,但是我們需要先做方案再跟施工隊定價格,所以拆完后就要再預算范圍里修改。這個房子常年潮濕,不通風,施工隊拆開樓板以后,發出酸腐的味道,非常難聞,所以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打開這些空間,拿吹風機吹,再進行防白蟻、防腐的處理。尤其是建筑木梁到真的把原來的裝修卸下來以后,發現里面有一些梁是有安全隱患的。當年建房的時候是磚木結構,有兩堵磚墻,橫梁是架在兩堵磚墻上面的,但是我們發現有些梁是斷開的,斷開部分用鐵絲接出來的,還是比較危險的。所以我們把一部分拆除了,加了很多鋼結構。我們在客廳里面做了一個小中空,業主夫妻倆的房間有一個小開窗可以看到客廳,采光可以好一點,還可以通風。
另外,我們打開之后發現房子是歪的,不是一個長方形,它的每一個邊都是不垂直的,所以我們設計很多窗簾和布藝把它修正過來。因為錢的預算是有限的,不能把夾雜層全面都拆掉,所以我們沒有把它拆除成為兩層,或者是多加一層。盡量保留原來的結構,把一些不好用的部分去除掉。
我覺得房子是人們的避風港,是個港灣,所以首先得要能給人以安全感,不論在外工作打拼多么辛苦,回到這個港灣心里就是溫暖和安定的;其次建筑室內還需要滿足人的生活需求,讓人不僅僅只是擁有一個房子,而是要在其中實實在在的生活,并且跟這個建筑空間一起共同生長。
——主設計師謝英凱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