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ing talk】郭明卓:燈光很重要
摘要: 為了避免千城一面,建筑師應該用許多種方法去創新,并不需要只走向極端,做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建筑來。城市的燈光設計也一樣,應該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特點來做,一定要跟建筑的造型結合好。
建筑師簡介:
郭明卓,全國建筑設計大師。1943年生于上海,1966年畢業于同濟大學建筑學專業。廣州市設計院原副院長、總建筑師,2003年后擔任廣州市設計院顧問總建筑師,并成立了郭明卓建筑工作室,仍堅持建筑設計創作。從事建筑設計三十余年,他的諸多作品包括廣州天河體育中心,全國第一個Shopping Mall天河城購物中心、廣州新體育館、廣州大學城中山大學、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廣州南越王宮博物館等。
導語:
郭明卓是一位在建筑設計領域卓有建樹的建筑師。這位年過七旬的老者,看起來卻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對廣州這座在其間生活了近40年的城市,郭明卓有著深深的熱愛。在他眼中,廣州的夜景很漂亮,比外國很多城市都漂亮,也比中國的其他城市也更勝一籌。說起廣州的夜景,他贊嘆西塔的燈光做得很好,珠江兩岸的燈光也做得非常好。
在他眼中,城市不應該是千城一面的。為了避免千城一面,建筑師應該用許多種方法去創新,并不需要只走向極端,做出許多奇奇怪怪的建筑來。城市的燈光設計也一樣,應該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特點來做,一定要跟建筑的造型結合好。
《阿拉丁》:從1966年同濟大學建筑學畢業的時候算起,您已經做了48年的建筑。您上大學之前為什么會想到要讀建筑專業做建筑設計?
郭明卓:我是1977年來到廣州市設計院的,在此之前在貴州山區的軍工企業搞建筑設計,文革中思想極左,限制很多,沒什么好搞的。
學建筑是因為對它有興趣,我喜歡畫畫。考大學時家里人反對我考美術學院,因為畫家不一定能成名成家,還是技術傍身比較實在一點,最后就選擇了建筑學。因為建筑學既有技術,又是一門藝術。現在看來也沒選錯。
《阿拉丁》:您做了這么多年的建筑,有沒有形成一套自己的建筑理念或者建筑思想?
郭明卓:我的設計思想是從我讀建筑學的時候就開始形成的。我們當時在同濟大學接受的是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
所謂現代主義的設計思想是從上個世紀20年代形成的一種建筑思想,是對古典建筑的一種顛覆。西方的古典建筑從文藝復興、巴洛克、洛可可一路發展下來,注重形式,注重繁瑣的裝飾,而忽視功能。現代主義就提倡簡化這些形式,以功能為主,去掉繁瑣的裝飾。因為建筑有不同功能的要求,需要給生活、生產、經濟、文化和社會活動等提供不同的空間。現代主義提倡建筑的形式要服從于功能,要更加注重采光、空氣流通等。現代主義的革命性就在這里。
同濟大學的老師堅持的理念就是現代主義,很注意空間。建筑的本質是空間,同濟的建筑學的教學理論,就是空間原理。
80年代我設計的天河體育中心,風格很簡潔,也很現代。而1991年開始設計的天河城,也是根據現代主義的思路設計,當時提倡四個“現代化”全國人民對“現代化”充滿了憧憬和追求,因為現代主義從某種意見義上就是跟世界接軌。
到現在,我還認為是正確的,我是現代主義的追隨者。
《阿拉丁》:說到現代建筑,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很多“非常現代”的建筑,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奇奇怪怪的建筑”。您怎么看待這些奇奇怪怪的建筑?
郭明卓:現代主義因為講究功能不講究裝飾,講究用料的節約等等,如果大家都按照這套思路去做的話,做出來的建筑就都差不多,都是一個方盒子、火柴盒。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這種單調、沒有特色、千城一面的情況是需要改變的。那用什么辦法來改變呢?一些人熱衷于搞一些有視覺沖擊的建筑,就要搞得奇奇怪怪,吸引人的眼球。如果是這樣,就走到另外一個極端,這是不對的。我一直都批判例如鳥巢、央視、廣州大劇院這樣的建筑,因為它的設計是忽略功能,一味追求視覺沖擊的力,建筑的結構、施工都很復雜,里面的空間很浪費,造價高出幾倍,都是燒錢的建筑。
我認為應該回到主流,但不是說不想克服千城一面、沒有任何個性這樣的情況。我近年做的一些項目就希望能夠體現一些文化內涵,體現“地域性”。當地的文化、傳統、建筑形式等能為現代的建筑設計提供很多養分,它能夠使我們設計出來的建筑不會全部都很類同,而是有自己的特點和文化內涵在里面。其實我從設計毛澤東遺物館開始,就走這條“地域性”的路,做出來的效果也挺好,挺有趣。這個項目用現代的材料來演繹傳統的要素、形式和特色,這是創新的一種形式。
另外一種手法就是建筑形式是現代的,但是用原生態的、傳統的、舊的材料來演繹。比較成功的一個例子就是王澍在杭州做的中國美院象山分校。建筑是現代的,但用了很多青磚、瓦,還有竹子來做,做出來就有傳統文化的味道。
還可以結合當地自然環境,也一樣可以做得很好。美國的一位建筑師弗蘭克·賴特的經典作品流水別墅,就是跟自然環境結合的經典,到如今也是不朽之作。
所以說,從地域性方面來改變建筑沒有個性的狀況,是有很多的路可以走的,是可以做得好的。當然也可以有其他的手法,但不顧功能,單純追求視覺沖擊,大量浪費材料,我覺得這不是一條正確的路。
《阿拉丁》:您在做建筑設計時,會如何考慮建筑的采光和照明?
郭明卓:室內采光和照明在做建筑設計時是有規范的,我們做建筑設計時會嚴格按照這個規范來設計。在建筑的外部我通常會要求做一些泛光照明,用洗墻燈來把建筑的輪廓打出來,這樣人們在晚上也可以欣賞這些建筑。這個是非常需要的。以前的建筑都是沒有考慮這方面的要求,但是現在的建筑都會考慮,所以,現在建筑的夜景也比以前好看很多。
另外,像珠江兩岸、江上的大橋、一些標志性的大廈能結合建筑的造型、特點來做燈光設計,效果也是挺好的。廣州有很多個建筑的燈光都做得很好,譬如西塔,白天由于玻璃幕墻的顏色較深,看不清其內部的結構,晚上點亮燈光之后,它的內部結構、形式就通過燈光透露出來,晚上的西塔就很漂亮,真的很漂亮。
所以燈光很重要。燈光一定要跟建筑造型結合得好。結合得好,建筑的夜景就能增色不少。
《阿拉丁》:您覺得廣州的夜景燈光怎么樣?
郭明卓:我覺得廣州是一個很漂亮的城市,廣州珠江兩岸的燈光設計做得比較好,比國外的很多城市都漂亮。比如巴黎,我覺得它的夜景也沒有廣州那么漂亮。塞納河兩岸的建筑只是用了一些泛光照明。這可能跟歐洲城市當地的文化有關。東方人比較喜歡熱鬧,就做得好像過節一樣。
《阿拉丁》:那您有沒去過比廣州夜景做得更好的城市?
郭明卓:我覺得還是廣州做得比較好。比如說上海,上海黃浦江因為江面比較開闊,做出來沒有就珠江兩岸的效果那么好。珠江的江面寬度剛好合適,兩岸的燈光、建筑都很漂亮,再加上珠江上那些彩色的船只,給人很有活力的感覺。
我去過臺灣的高雄,很多人覺得高雄的燈光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我覺得跟廣州比就差得遠了。所以,如果中國的每個城市都能根據自己城市的特點做一些夜景燈光設計,那會很漂亮。
《阿拉丁》:現在很多城市都在搞夜景工程。有人認為這樣很浪費電、浪費能源。您怎么看?
郭明卓:是很浪費電。但值不值得這么做,這個是政府考慮的事情。因為這些錢都是政府買單的。事實上,燈光對提升城市形象作用很大。
《阿拉丁》: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千城一面的問題在城市夜景燈光上是否也存在?
郭明卓:那可能是很多城市的夜景燈光是某些著名單位設計的,手法變化不多,但我覺得他們應該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文化特點來做。如果我們的燈光設計能夠將這些地方特色表現出來的話,那就又上一層樓了。希望將來的燈光設計能夠注意到這方面的問題。
城市里有沒有人監管這些燈光設計?監管的人專不專業?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既然城市的夜景很重要,就一定要有專人來監管,不能隨便亂搞。如果政府部門有人去審批這些燈光設計,那審批的人就一定要很專業,必須是這方面的專家,并有專業人士去監管工程。
《阿拉丁》:有些建筑師對采光是非常重視的,比如說貝聿銘做的羅浮宮前的金字塔形的入口,做出來之后是非常具有沖擊力的。您個人在采光方面會不會特別在意?您的作品當中沒有采光做的比較好的例子?
郭明卓:像建筑的裙樓、購物中心的中庭,我們通常都會做一些透明的玻璃頂來引進自然光。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前面的入口,其實它下面就是一個公共空間,各個交通的中心。如果只是采光方面的要求,用其他形式也是可以的,不一定要用金字塔的形式。用金字塔的形式是因為它沒有風格。入口的周圍都是古典的建筑,用一個無風格的金字塔裝上玻璃頂可以跟周圍的古典建筑更好地融合。
我設計的建筑里面需要采光比較多的一個例子是廣州新體育館,是我和法國建筑師保羅·安德魯合作的。廣州體育館穹頂是陽光板,透光率很高,白天在里面不用開燈,結構在日光照射下很漂亮;晚上燈光可以從陽光板透出去,也很漂亮。
凡注明為其它來源的信息,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
用戶名: 密碼: